
摘要:爱心行为不在某一刻,而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正是生活中这些微不足道的爱心,才汇聚成为燎原之火,成为温暖人心的光芒。
郝妮妮作为一名2014级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将爱心践行于自己的行动,将爱心行为融入了自己的生活。 在经过2016年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SKY支教队的选拔之后,郝妮妮同学成为#爱心支旅、在言在行#——公益支教队的一员。她在活动中表现优秀,得到了支教队成员的一致认可,在河南大学2016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被评为河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在平时生活中,她热爱公益,虽未加入学院或者学校的志愿团体,但在学院举办的公益活动中却总会看到她的身影。她曾将一头秀发在青丝活动中捐出,为癌症患者送去了自己的一份温暖。她以一人之力默默地为需要帮助的人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默默奉献,不求回报。
虽然2016年的支教活动早已结束,但爱的种子已经在郝妮妮的心里生根发芽。她时时刻刻牵挂着山区的孩子,了解到我(孙金标)是2017年生命科学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负责人,她于7月5号晚上十一点左右联系到我,说想捐出一笔钱,让我帮忙买一些文具带给山里的孩子。在我再三追问之下,学姐道出了捐钱的原委,她说这笔钱是她作为优秀班干部取得的200元奖学金,希望能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山区孩子的学习及生活带去一些便利。经过商讨,我们二人决定在6号早上一同前去河南大学金明校区晨光文具店为孩子们购买一些文具。学姐为孩子们购买了钢笔、作业本和地图。在购买文具的过程中,当文具店老板得知我们是为支教地的孩子购买文具时,还无偿地提供给了我们一些文具。


购买完文具后,我在7日下午顺利抵达了支教地点——南阳市南召县留山镇上官冶建希望小学。学姐希望孩子们能够立足于脚下的这片土地,放眼世界,放眼未来,勇敢的追逐自己的梦想。按照学姐的意愿,我将地图贴在了每个班级里,便于孩子们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轮廓,开阔眼界,以助于他们充实快乐的成长。
今年作为支教队队长的我来到南阳市南召县留山镇上官治建希望小学,经历着去年郝妮妮学姐所经历的事情,感受着她所感受的一切,面对着一群同样天真无邪的孩子,我不知她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但我知道她肯定同我们此刻一样,对这里的一切都是充满热爱的。 记得感动中国人物王宽曾说过一句话:“献一点,是一点;爱一点,是一点”。郝妮妮学姐的所作所为正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她用自己的切实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她将爱心奉献给社会,心中怀揣一颗爱的种子,虽然这粒小小的种子,不会马上长成参天大树,但其内在强大的生命力使得它终会生长起来,并带来长久的美好。
正是因为有了像郝妮妮这样的无私奉献,滴水之情才可汇成博爱之海,星星之火才能绽放异彩,汇聚成为燎原之火,温暖人间大地,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
因为热爱,所以奉献;因为心甘情愿,所以无怨无悔。
赵思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