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藏古寺,古寺有高僧。在京郊西山脚下凤凰岭有座古寺,始建于辽,名曰龙泉。龙泉寺就是一座普通的小庙,但近十年变得名声远播,学诚住持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可谓佛教界当今之领袖 。 龙泉寺与众不同之处,是能吸引一批知识分子皈依佛教。在龙泉寺出家的部分人中,禅兴法师,是清华大学流体力学博士;贤威法师,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贤启法师,是清华大学核能和热能物理博士;贤兆法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贤庆法师,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正因为这些“高知僧人”的加入,龙泉寺被称为“最强科研实力寺庙”。 2011年,贤信法师参加“程序员大会”,更是引出一段“龙泉寺,有极客”的佳话。 树大招风,随之而来的便是争议。有人将高级知识分子出家看做是教育资源的浪费。而我们则担心低学历僧人是否因高学历僧人而产生压力?清净佛门是否会因此变得喧嚣?这些问题关乎信仰与修行的本质? 学诚法师用六祖慧能著名的偈子回答:“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日前,新快报记者采访了16岁出家,2005年担任龙泉寺住持的学诚法师。由他讲述,10年间,龙泉寺是如何从山间破旧小寺,到“最强科研实力的寺庙”,而这些“高学历僧人”又是如何运用科技来弘扬佛法的。 在2011年,龙泉寺的和尚就开始用ipad诵经了。“如果不利用高科技,佛法声音就传播不出去。” 新快报:偏居一隅的龙泉寺为什么能吸引到众多高科技人才? 学诚法师:这里面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就时代背景而言,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需求却无法得到满足。内心矛盾的调适乃至社会问题的化解都需要文化的力量,所以从客观上看,社会对佛教有很大的需求。但从主观角度看,佛教的根本目的是利益众生,是不分层次的。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参与进来。另一方面,龙泉寺位于海淀区,和很多高校学区离得较近。来龙泉寺的人有各种学历、阅历,每个人的善根和因缘也并不与学历挂钩,其中有的人因缘成熟了选择出家,这也是正常的。 新快报:那这些高知僧人是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的高科技传播佛法的? 学诚法师:我不止一次说过,现在如果不利用高科技,佛法声音就传播不出去。所以龙泉寺设立了动漫中心、弘宣部、文化部、慈善部等,都是利益众生的平台和渠道,大家都能共同参与,通过这些能够让他们了解到佛法的内涵和智慧。 事实上,每天寺里都有各种学修、活动、事务的安排,能够适应不同类型人的成长。我们希望大家感受到的是,龙泉寺离现代人的生活并不遥远,但也不必是社会上非常时髦的方式。我们更多的是用现代人和现代文明所接受和欢迎的方式传播佛法,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佛教事业。
来自: 中国佛教文化网 ;庄付旗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