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进宛城区红泥湾镇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到访群众热情地递上一张《限时办结服务承诺书》,承诺将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完毕,让办事群众心里格外踏实。这是宛城区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新变化。我区把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开展好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以阵地建设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能力。 夯实阵地建设。宛城区高度重视服务阵地建设,区委投入专项财政资金192万元,拉动区乡两级财政累计投入600余万元,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和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制定了《乡镇(街道)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村(社区)进行分类指导,统一规定了“一厅七室三站三中心”和“一厅三室”两种功能室设置模式,保障乡村两级服务中心建设质量。按照“试点先行、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探索乡镇综合服务中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试点带动,在全区形成了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并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推进会,典型引导和实地督查等措施,确保了乡镇、街道综合服务中心,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的顺利推进。全区高标准建成综合服务中心7个,面积均在100平方米以上,118个村和社区建成了有服务大厅的党群服务中心。 加强队伍建设。宛城区在抓好阵地建设的同时,加强“两个中心”干部队伍的领导,在乡镇(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主任一职,由党(工)委副书记或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或主任兼任,负责定期检查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区委健全基层干部培养机制,分三期对200名村干部进行服务技能、规章制度培训,全面提升村级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区委下发了《关于对乡镇(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的通知》,对区乡村服务平台运转情况进行了专题督导,及时了解服务项目入驻情况,掌握入驻工作动态,把消极应付、迟迟没有运转的单位列为重点督查单位,对企业和群众提出的不满意的事项进行跟踪检查,同时,把窗口作为培养、锻炼、选拔人才的重要基地,对长期在窗口工作、表现突出、符合条件的人员,优先提拔使用,激发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 完善制度建设。宛城区委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服务平台受理制、限时办结制、集体议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带动了党员干部和人大代表作风的大转变,服务效率的大提速。为方便群众办事,把以往便民服务中心、综治服务中心、信访接待大厅等部门的资源整合起来,建成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实行一站式的服务平台受理制,由各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民政、计生、村建等一体化服务。推行限时办结承诺制,工作人员在办理完服务事项后,群众可持承诺书向服务中心投诉,“倒逼”工作人员改进作风。为了不让办事群众吃“闭门羹”,区行政审批中心、乡镇(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城市社区党员群众服务大厅实行五天工作日和八小时工作制,农村党群服务大厅实行轮流值班和定期集中办事制度,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全方位的服务。
来自: 南阳网 ;原作者: 袁永强 微光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