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李先生在荣基春城付了8万元首付款,并签了团购房协议书。当时双方口头约定,李先生以一次性付款的方式购买荣基春城6号楼住房一套,可在当时房价2978元/的基础上,享受每平方米再减100元的优惠。可李先生等待半年后,开发商却以种种理由拒绝兑现之前承诺的优惠价格。付了8万元首付款 李先生来自安阳市。今年4月份,被我市居住环境吸引的他想在淇滨区买套房子。由于有朋友在荣基春城买了房,李先生也决定在此购买。 4月28日,李先生和朋友一起到荣基春城设在兴鹤大街与渤海路交叉口附近的销售点进行了咨询。当时,置业顾问向李先生介绍:楼盘正在搞促销活动,买房可以获赠电动车;如果不要电动车,选择一次性付款方式买房的话,可在当时房价2978元/的基础上每平方米再减100元。 感觉价格合适的李先生和家人商量后,决定以一次性付款的方式买房。4月29日,李先生在位于黎阳路上的荣基春城销售中心付了2万元的团购房款,5月8日又付了6万元的团购房款,并于当天签了一份团购房协议书。李先生付8万元的首付款后,置业顾问和他口头约定称,大概6月底时会打电话通知李先生一次性补齐剩余的房款。 李先生提供的荣基春城团购房协议书上显示,李先生购房的付款方式为按揭,而非置业顾问向他介绍的一次性付款。“当时置业顾问说先写成这样,等6月份交钱时再改。”李先生说。 从李先生提交的收据复印件来看,两张交款收据上除了李先生的姓名、交款日期、交款金额、鹤壁市荣基置业有限公司财务专用章、附注所买房屋楼号外,没有任何标明所交款项用途的文字。等交款电话等了半年仍无果 签好团购房协议书后,李先生急忙找亲朋好友借钱筹款,以保证在6月底时能按时交上剩余的房款。李先生认为,既然置业顾问和他约好会打电话通知就一定会打电话通知他交款时间。 到6月底,李先生没有接到置业顾问打来的电话,他心想兴许过一段时间就会通知他交钱,便选择了继续等,而这一等就等到了11月份。 11月8日,和李先生一起去看房的朋友到他家做客,闲聊中问起了房子的事情。这时李先生才得知,朋友在10月下旬已经签过商品房买卖合同了。听到这个消息,李先生再也等不下去了,急忙到荣基春城营销中心打听情况。想买房无法享受优惠 退房遭遇推诿 11月10日,在荣基春城营销中心内,李先生见到了当初接待他的置业顾问。置业顾问给李先生的答复是:现在营销中心换了经理,现任经理对以前推出的促销活动不认可,故无法通知李先生补交剩余房款,也没办法执行当时的优惠措施。 在李先生和置业顾问通话的录音中,置业顾问一会儿说经理在南京出差,一会儿说他本人在外地,一会儿又说让李先生直接去找经理解决问题。 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后,李先生终于见到了荣基春城的营销经理。经理向李先生解释,当时李先生签的荣基春城团购房协议书上的2978元/是每平方米已经优惠过50元后的价格,如果李先生还想要这套房子,可以在2978元/的基础上每平方米优惠50元,而不是100元。和荣基春城方面协商无果的李先生决定退房。 李先生对此很生气:“当时签协议时说房子是87,到签合同时又变成了90.4。这个价钱明明是当时说好的,现在又变了。因为这房子的事情我好几天都睡不着觉了,这几天往他们售楼部跑的趟数都数不过来了,可事情一直没解决。这荣基春城的开发商咋这么不讲诚信呢!” 无奈之下,李先生将荣基春城的欺诈行为投诉到了工商部门。目前,荣基春城已和李先生进行了协商,约定12月20日前将李先生交纳的8万元团购房款退还给他。无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商品房预售合同无效 12月1日,记者从市房管部门了解到,荣基春城6号楼2014年9月2日才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李先生手中的这份团购房协议书签订于2014年5月8日,协议书上仅仅标明所购房屋的位置和基本价格,而房屋户型等重要要件均未说明。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楼盘是不允许预售的。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出卖人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与买受人订立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应当认定无效。购买无预售证的商品房,购房者的权利将面临很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45条规定,商品房预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2.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按提供预售的商品房计算,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并已经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4.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办理预售登记,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同时,建设部《商品房销售办法》第22条规定:不符合商品房销售条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销售商品房,不得向买受人收取任何预订款性质费用。 购房人在购房时,除了关注价格、位置、户型等因素外,不要忘了看一看对方是否具有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以避免合同纠纷与权益侵害。另外,由于一个小区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有可能按项目进度情况分期申请,所以需详细查看拟购买的房屋是否在预售许可范围内。为更有效地避免风险,购房人在购房时应了解开发企业信用情况,了解开发项目及房屋情况,签买卖合同要谨慎。
![]()
来自: 淇河晨报 ;不离;不弃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