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在线收看了中国慈善联合会举办“社区慈善基金的角色与作用——基于10年探索与实践”专题沙龙,由成都市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成都市慈善总会秘书长袁慧敏授课讲解。 引言 随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的发布,社区慈善基金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社区慈善基金以其贴近居民、促进社区参与和文化塑造的特点,与社区基金会、慈善会形成功能互补,成为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次专题沙龙旨在分享成都市在社区慈善基金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社区慈善的核心价值与作用 社区慈善的核心价值在于促进社区内的互助与共享,增强社区凝聚力,提升居民幸福感。它不仅能够解决社区内的实际问题,如扶贫帮困、环境改善等,还能够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培养公益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 基于成都实践的社区基金发展 成都市在社区慈善基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方式,成都市成功建立了多个社区慈善基金,实现了本地筹资、管理、服务的目标。这些基金在资金规模上灵活多样,受慈善组织监管,兼具灵活性、规范性和独立性,有效促进了社区发展。 案例:社区基金的角色与影响力 以成都市某社区慈善基金为例,该基金通过筹集善款、开展公益活动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同时,该基金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推动社区文化建设,提升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社区基金在社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力。 面临的挑战 尽管社区慈善基金在成都市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认知挑战:部分居民对慈善和社区慈善的认知不足,缺乏参与意识。 规范挑战:政策制度保障不完善,工具与技术手段落后。 资源挑战:路径依赖严重,供给不足与失衡。 专业能力挑战:公益慈善专业人才匮乏,社区社会组织力量薄弱。 解决方案探讨 针对上述挑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明确政治站位,聚焦社区慈善:政府应加强对社区慈善基金的引导和支持,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为基金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赋能慈善组织,提升专业能力:加强对慈善组织的培训和支持,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基金规范化运作。 推动创新参与,汇聚慈善资源:鼓励社区居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慈善基金的建设和管理,形成合力。 形成社区慈善文化:通过宣传教育、公益活动等方式,培养居民的公益意识和参与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社区慈善文化。 助力共建共享的社区共同体:推动社区慈善基金与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等深度融合,形成共建共享的社区共同体。 结语
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原作者: 郑东启 开封志愿者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