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共读的最后一天,班班先带领大家回顾下《运动改造大脑》这本书。 第一章:学习——越动越多的脑细胞 • 神经新生:运动促进海马体的神经新生,提高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
BDNF:运动增加BDNF,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存活。
第二章:压力——最艰巨的挑战 • 压力激素:长期压力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损害海马体。 • 运动缓解压力:运动降低皮质醇,减少压力对大脑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焦虑——没什么好担心的 • 焦虑与大脑:焦虑与杏仁核过度活跃有关。 • 运动抗焦虑:运动调节神经递质,减少焦虑感。
第四章:抑郁——让沉睡的大脑苏醒 • 抑郁与神经递质:抑郁与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经递质水平低有关。 • 运动抗抑郁:运动提高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情绪。
第五章:专注力——远离分心障碍 • 前额叶皮层:专注力与前额叶皮层的执行功能有关。 • 运动提高专注力:运动增强前额叶皮层的活动,提高专注力。
第六章:成瘾——拿回你的控制权 • 成瘾与多巴胺:成瘾行为与大脑奖励系统和多巴胺有关。 • 运动对抗成瘾:运动激活奖励系统,减少对成瘾物质的渴求。
第七章:激素——对女性大脑的健康影响 • 激素波动:女性的月经周期和更年期与激素水平波动有关。 • 运动调节激素:运动帮助调节激素,减轻经前综合症和更年期症状。
第八章:衰老——让大脑保持年轻 • 大脑衰老:随着年龄增长,大脑会出现萎缩和功能下降。 • 运动抗衰老: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营养因子的产生,延缓大脑衰老。
第九章:大脑训练计划——塑造你的大脑 • 运动计划:提供具体的运动计划,包括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 • 综合效益:运动不仅改善身体健康,还能提升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
《运动与改造大脑》讲述了运动对大脑各个方面影响的科学依据,并强调了运动在改善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中的重要性。
英国利兹都市大学曾做过一项研究:把两百多名上班族分为两组,一组在午餐后锻炼30分钟到一小时,一组则什么都不做。每天下午,研究人员都会观察这两组人员的工作状态。 结果发现,那些午餐后无所事事的员工,常常会感到心烦意乱,一点小事,就能让他们胡思乱想半天。而那些锻炼后的员工,则做事有条不紊,更有干劲,抗压力也更强。 医学博士约翰·瑞迪,进一步研究发现:运动可以通过刺激脑干、调节神经递质的方式,让人变得积极乐观。他认为:“一个人,受到的压力越大,越需要运动,保持大脑的顺利运行。” 村上春树曾形容自己跑步后的状态:“我终于坐在了地面上,用毛巾擦汗,尽兴地喝水。 解开跑鞋的鞋带,体内那仿佛绳结缠绕的东西,正在一点点解开。”思绪纷乱时,运动出一身汗,心中的焦虑、烦躁,也会跟着被蒸发殆尽。 《运动改造大脑》中,艾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艾伦是一家公司的经理,她却时常感到心神不宁。参加饭局时,她总是心慌意乱,害怕自己出糗;管理下属时,她又会踌躇不定,担心布置的任务,会给大家带来困扰。再加上工作繁忙,时常要处理各种棘手的难题,艾伦常常感到压力爆棚。 她找到瑞迪博士倾诉苦恼,瑞迪建议她,不妨做一做喜欢的运动,缓解压力。于是,艾伦开始每天做暴汗有氧操。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很少再有乱七八糟的杂念,处理工作时,也变得自信从容,不再患得患失。 对此,瑞迪分析道:运动会促使大脑分泌血清素、多巴胺等多种激素,让人产生愉悦感;同时,还能触发人体释放抗焦虑的神经递质,阻断大脑的焦虑反馈循环。想缓解焦虑,运动无疑是副作用最小也最符合人体规律的方法。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明明想要减肥,但总是坚持不了几天,就因为各种理由放弃;计划不再熬夜,但一拿起手机,就会不由自主玩到凌晨两三点;说好要理性消费,但压力一大,还是忍不住疯狂买买买……糟糕的习惯一旦沾染上,就很容易上瘾。 瑞迪博士说, 想要戒瘾,最好的方法就是运动。因为动起来,可以让大脑重新建立另一个反射通路,转移对上瘾行为的注意力。 正如书里讲述的苏珊的故事。曾经,苏珊长期酗酒,每天中午都忍不住喝一大瓶。喝酒让她变得肥胖,自控力也越来越差。为了戒掉酒瘾,苏珊找到作者,希望能得到帮助。作者建议她,每当想伸手拿酒时,就去做一些喜欢的运动,分散注意力。比如,苏珊最爱的运动是跳绳。那么,她可以把跳绳放在家里伸手可及的地方,每当想喝酒时,就跳个几分钟。是运动,重塑了她的生活方式,让她找到了对自己的掌控感。 瑞迪博士在TED演讲里有一段经典发言:“上瘾的对立面,不是清醒克制,而是连接内心。”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熬一次夜,赖一天床,虽然当时觉得爽,事后却懊悔自控力差,浪费了很多时间;跑一次步,打一场球,虽然当时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事后却觉得心通体畅,神清气爽。 运动,是个慢性起效的过程,也是重启身心的最佳途径。就像作者在书中说的:"你生来就是要运动的,从你的基因到你的情绪,从你的身体到你的头脑,无一不渴望过上活跃的生活。"那么,怎样开始运动,并长期坚持下去呢? 根据约翰·瑞迪的《运动改造大脑》,我总结出了4个方法。 1⃣️从最简单开始,迈出运动第一步。 约翰·瑞迪教授的研究发现,很多人在开始锻炼后不久就会放弃,原因在于他们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运动,结果生理和心理上都无法适应。瑞迪教授建议,想养成运动习惯,可以从最简单的行走开始。比如,上班爬楼时,用走楼梯代替乘电梯;下班回家后,绕着小区花园散散步。等身体逐渐调整过来,再提升锻炼强度。养成运动习惯,需要循序渐进,而非一步到位。从相对简单的运动做起,你才会有信心,从易到难、步步推进,成为运动的长期主义者。 2⃣️找他人督促,激发运动积极性。书里有个有趣的观点:坚持运动最好的方法,就是与其他人一起锻炼。这是因为,社交活动会刺激大脑神经元,提高我们做事的积极性。所以,运动的时候,不妨找几个搭子同行。可以和朋友组队打球,切磋谁的球技更高;也可以和家人一起散步,创造彼此共同的回忆;有条件的,还可以聘请一个私人教练,让ta督促你不要懈怠……一群人的努力,远胜过一个人的坚持。和志同道合的人结伴而行,再枯燥的运动,也会变得趣味横生。 3⃣️交叉训练,提升运动效率。瑞迪教授提到,人体内有一种被称为HGH的生长激素,能起到燃烧脂肪、抗衰老的作用。大部分人步入中年后,HGH的数量只有儿童时期的1/10。想要促进HGH分泌,最好的方式,就是将高低强度的运动,交替起来进行。 比如,做完瑜伽后,在跑步机上快跑几分钟;或者,在徒步登山后,散步放松一小时。学会张弛有度,合理安排运动的类型,你将激活身心的元气,拥有旺盛的生命力。 研究表明,以最大强度的70%至85%进行半小时以上的运动,是最高效的锻炼方式。这种强度的运动能够促使大脑产生多巴胺受体,建立新的神经通路,使我们进入一种心流状态。运动不仅仅是身体的活动,它还能深刻影响我们的大脑和情绪。当你开始享受这种沉浸式的运动过程时,你的大脑正在被激活,你将在汗水和努力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瑞迪教授在书中强调,一旦我们理解了运动如何改善大脑,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将其视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项被迫的任务。运动不仅能帮助我们摆脱焦虑和颓丧,还能为我们的精神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当我们感到疲惫时,不妨动起来,让汗水洗净内心的负能量。通过运动唤醒身心,我们将不再内耗,而是充满活力地迎接每一天。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此为止,本群暂不解散,期待我们在下一个共读会见。
大家可以继续分享:【今日讨论】今年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并说明理由。(湛庐书籍请分享纸书链接) 以后大家每天运动也可以在群里打卡,这样一群人容易坚持,我大致的理解不一定对供参考哈。 附件: 基础大众:华为手环、fit,包含了常用的睡眠、心率、压力、各种运动检测,基础够用。 进阶参数-专做运动:高驰、佳明,专业做运动的,参数多,没有花里胡哨的功能,续航长。我目前用的高驰。进阶功能多(非专业运动):智能手表如华为、小米、苹果,各种智能功能多有。
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原作者: 郑东启 开封志愿者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