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打破传统套路的探索者,团队自项目启动便锚定“公益与节日共生”的路径:从前期“七一党员先锋队”的满员热络,到正在蓄力的“八一退役军人岗”,再到未来的“六一家庭日”“五四青年岗”“三八巾帼岗”等,每一场活动都在为“节日精神注入公益内核”添砖加瓦。当日现场,这份探索更显鲜活:切配区的刀声与笑语共振,志愿者们精准把控食材粗细,仿佛在雕琢一份“标准化公益样本”;清洗区的水流映着晨光,卷心菜在手中翻转的弧度里,藏着对“细节成就口碑”的坚持;物料区的台账越记越细,从调料用量到工具归位,都在为后续主题活动打磨可复制的协作模板。 这场实践最动人的,是志愿力量与模式创新的双向奔赴。新团队虽组建不久,却已在一次次协作中炼就默契:有人擅长统筹全局,将当日备餐节奏与“八一退役军人岗”的流程预演无缝衔接;曾身着戎装的牛天正、黄亚强则带着军人特有的严谨,精于细节优化,提议为节日主题设计专属标识,让公益场景更具仪式感。当铁锅蒸腾起热气,不仅是食材在交融,更是“节日+公益”的理念在落地——就像“七一党员先锋队”曾用满员热情证明的,当公益与群体精神、节日记忆相勾连,便能凝聚起更磅礴的力量。 此刻,志愿者们俯身备菜的身影,正为“八一退役军人岗”埋下伏笔:牛天正、黄亚强利落的切配动作,恰与军人的干练作风呼应;团队默契的分工配合,终将化作主题活动的流畅底色。而这场持续升温的公益实践,早已不止于一锅热菜的传递——它是新团队用行动书写的宣言:当节日的温度遇上公益的厚度,当不同群体的热忱在此汇聚,“爱心公益大锅菜”必将成为这座城市里,最具烟火气的文明符号。 7月27日的汗水,不是起点,而是“节日主题公益”燎原路上的又一簇星火。(文
徐梦雨)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2025、7、27
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原作者: 徐梦雨 开封志愿者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