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胜泉在《突发事件舆情应对指南》的舆情报送相关内容中,从及时性、内容精准性、口径统一性、文书规范性四个维度,构建了科学的舆情报送体系。遵循这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可有效提升舆情信息传递效率与处置协同性。 一、以“时效优先”为原则,及时报送舆情反馈处置情况 及时报送是避免舆情扩散、争取处置主动权的关键。需建立“分级限时报送机制”:针对突发重大舆情(如涉及人员伤亡、群体聚集的事件),应在舆情出现后1-2小时内完成初步信息(事件核心、当前舆情态势、已采取的处置措施)报送,确保决策层快速掌握动态;对于舆情处置中的关键进展(如官方通报发布、矛盾化解成效),需实时跟进报送,避免信息滞后导致处置偏差;同时,明确报送对象与渠道(如内部工作群、专项报告通道),减少中转环节,确保信息直接传递至相关负责人,实现“舆情发生-信息报送-处置反馈”的闭环高效运转。 二、以“精准聚焦”为核心,把准报送内容、讲究报送艺术 报送内容需紧扣“决策需求”,避免冗余信息,同时通过合理呈现方式提升可读性。一方面,精准筛选核心内容:重点报送舆情的“关键要素”(事件起因、传播渠道、公众核心诉求、负面情绪焦点、潜在风险点)与处置的“核心进展”(已采取措施的效果、存在的问题、下一步计划),剔除与舆情处置无关的次要信息;另一方面,讲究报送艺术:采用“问题导向+数据支撑”的呈现方式,例如用图表展示舆情传播趋势、用具体案例说明公众诉求,让报送内容更直观;对复杂舆情,可先提炼“核心摘要”,再分点阐述细节,方便决策层快速抓取关键信息。 三、以“事实为依据”,调查事件真相、统一对外口径 统一对外口径是避免舆情混乱、维护信息公信力的前提,需建立“真相调查-口径制定-同步传达”的流程。首先,联合事件处置部门(如业务部门、法务部门、现场工作组)开展真相调查,通过调取监控、走访当事人、核查原始资料等方式,厘清事件全貌,确保口径“基于事实、不夸大、不隐瞒”;其次,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统一口径,明确“可公开内容”(如事件基本情况、处置措施)与“暂不公开内容”(如涉及隐私、未核实细节),避免不同部门表述矛盾;最后,将统一口径同步至所有参与舆情应对的人员(如客服、宣传人员、现场工作人员),并组织简短培训,确保对外回应时“口径一致、表述准确”,防止因口径混乱引发新的舆情争议。 四、以“规范清晰”为标准,掌握编写要领、讲究文风文采 舆情报送文书需符合“规范性、专业性、简洁性”要求,提升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在编写要领上,需遵循固定格式:明确文书标题(如“XX事件XX日舆情处置进展报送”)、报送时间、报送单位、正文、落款,确保结构清晰;正文表述需逻辑连贯,按“事件背景-舆情态势-处置进展-下一步计划”的顺序展开,避免逻辑混乱。在文风文采上,需保持“客观严谨、简洁明了”:使用书面语,避免口语化、情绪化表述;对专业术语(如“舆情热度指数”“传播路径”)进行必要解释,确保不同受众理解一致;杜绝冗余修饰,用简洁语言传递核心信息,例如用“截至XX时,相关话题阅读量达XX万,负面评论占比XX%”替代模糊表述,提升报送文书的专业性与实用性。
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原作者: 郑东启 开封志愿者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