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善读书院】他山石-10|“不一样”的人生,一样的向往:社工视角下残障群体的生活 ...

2025-10-2 17:29 |原作者: 郑东启 | 评论: 0|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摘要: 作为具备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在学完河南社会工作云课堂葛炳然和王晶晶老师的课程后,实施残疾人志愿服务需从需求评估、环境改造、技能赋能、社会倡导四个维度系统推进,结合社工专业方法与残疾人实际困境,构建“个人 ...



作为具备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在学完河南社会工作云课堂葛炳然和王晶晶老师的课程后,实施残疾人志愿服务需从需求评估、环境改造、技能赋能、社会倡导四个维度系统推进,结合社工专业方法与残疾人实际困境,构建“个人-家庭-社区”三级支持网络。以下是具体实施策略与分析:

 

一、精准需求评估:破解“显性墙”与“隐形墙”

物理环境障碍(显性墙)

行动策略:通过入户走访,使用《无障碍环境评估表》量化评估家居、社区的物理障碍(如台阶高度、通道宽度、卫生间扶手缺失等)。

案例应用:针对轮椅使用者,可联动社区改造坡道、加装电梯,或提供便携式坡道板;针对视障人士,配置盲文标识、语音提示设备。

专业工具: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分析物理环境对残疾人日常活动的限制,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

社会生活障碍(隐形墙)

行动策略:通过焦点小组访谈,识别就业歧视、教育排斥、社交孤立等隐性壁垒。

案例应用:联合企业开发“残疾人友好岗位”(如远程客服、数据标注),推动企业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在社区组织“残健融合活动”,打破社交隔离。

专业工具:运用“社会排斥理论”,分析政策、文化、经济因素对残疾人的边缘化影响,制定反排斥策略。

二、环境改造与资源链接:构建支持性生态

家庭支持系统强化

行动策略:开展“家庭照护者培训”,教授康复护理、心理疏导技巧,减轻家庭负担。

案例应用:为自闭症儿童家庭提供“结构化教学”培训,帮助家长制定日常行为干预计划。

资源链接:对接民政部门申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补贴”,或链接公益组织提供辅助器具。

社区支持网络建设

行动策略:推动社区成立“残疾人互助小组”,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

案例应用:在社区设立“残疾人服务驿站”,提供日间照料、康复训练、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政策倡导:推动社区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要求新建公共设施必须符合无障碍标准。

三、技能赋能与权利倡导:突破精神困境

个人能力提升

行动策略:根据残疾人类型设计差异化技能培训课程。

案例应用:

肢残人士:开展电脑操作、手工制作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智残人士:通过“生活技能训练”(如购物、乘车)增强独立生活能力;

精神残疾人:提供艺术治疗、音乐疗法等心理干预。

专业方法:运用“优势视角理论”,挖掘残疾人潜能,避免标签化。

权利倡导与政策参与

行动策略:组织残疾人参与政策听证会,推动无障碍立法完善。

案例应用:联合残联发布《残疾人权益保障白皮书》,曝光就业歧视案例,引发社会关注。

媒体运用:通过短视频、纪录片等形式讲述残疾人励志故事,改变公众认知。

四、社会倡导与文化变革:拆除“隐形偏见”

公众意识提升

行动策略:开展“残健融合日”活动,设计互动体验环节(如蒙眼行走、轮椅体验)。

案例应用:在校园组织“残疾人角色扮演”工作坊,让学生体验障碍,培养同理心。

传播策略:利用社交媒体发起#无障碍中国#话题,曝光不合格无障碍设施。

文化符号重构

行动策略:推广“残疾人不是弱者”的叙事,强调其社会贡献。

案例应用:邀请残疾人艺术家举办展览,或开发以残疾人为主角的影视作品。

语言规范:倡导使用“残障人士”替代“残疾人”,避免贬义化表达。

五、持续评估与动态调整:确保服务有效性

效果评估

工具:使用《残疾人生活质量量表》定期测评,对比服务前后变化。

案例:通过量表发现某社区残疾人社交参与度提升30%,但就业率未达预期,需调整职业培训方向。

危机干预

机制:建立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对自杀倾向、家庭暴力等紧急情况快速响应。

案例:某听障女性遭遇家暴,通过手语志愿者翻译,联动警方介入保护。

实施要点总结

专业化:运用社工理论(如生态系统理论、优势视角)设计服务,避免“慈善式”帮扶。

系统性:从个人到社区、从物理到文化,构建多层次支持体系。

参与性:让残疾人成为服务设计者,而非被动接受者。

可持续性:通过政策倡导、资源链接,确保服务长期运行。

 

通过上述策略,志愿者可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真正实现“赋能残疾人,拆除人生之墙”的目标。

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原作者: 郑东启 开封志愿者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