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综合 省内资讯 查看内容

济源城镇居住人口10年增长六成半

2014-12-14 14:49 | 评论: 0|来自: 济源网

摘要: 12月7日,黄河大道新城花园65岁的杨才勤扳着指头一算,自己从农村搬到城里已经6年多。“土地流转了,孩子在城里上班,孙子就近在黄河路小学读书。”谈起现在的城市生活,老人脸上充满幸福。在济源,像杨才勤这样从农 ...
       12月7日,黄河大道新城花园65岁的杨才勤扳着指头一算,自己从农村搬到城里已经6年多。“土地流转了,孩子在城里上班,孙子就近在黄河路小学读书。”谈起现在的城市生活,老人脸上充满幸福。在济源,像杨才勤这样从农村搬到城镇居住的农民已超过10万人。

       济源市统计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2004年年初到去年年底的10年间,全市城镇居住人口从23.76万人增长到39.18万人,增加15.42万人,增幅达64.89%;城镇化率从36%增长到54.81%,年均提高1.88个百分点。分析显示,增长因素包括农民直接进城、农民向镇区集中、外来人口暂住。

       作为河南省确立的最早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之一,全省唯一的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及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市,我市充分发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带动作用,按照“一基本两牵动”的城镇发展理念,加速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有效促进了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加速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产业集聚增加岗位需求。产业为基,就业为本。作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七成的新兴工业城市,我市各产业集聚(开发)区集聚了近150家企业,吸纳了7万余人就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创业的主战场。产业集聚带动了中心城区以及克井、承留、轵城、五龙口等镇的人口集中,带动了城镇的繁荣,拉动了第三产业发展。富士康入住济源,为临近的产业集聚区、镇、村带来商机。餐饮市场邻企业而建,镇区老街道热闹非凡,走出田间地头的农民在夜市上摆摊做生意。

       城镇升级增强承载能力。住房和教育是城镇提档升级、增强承载能力的两大牵动力。面对进城农民以及外来人员希望孩子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我市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了黄河路小学、沁园中学、天坛路小学等一批优质学校,新增近2万个优质学位;为增大城镇容量,我市近年开工建设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6200套,产业集聚(开发)区城中村改造安置房5000套,城乡接合部新社区、工矿棚户区改造、人才公寓建设可增加12000套住房。克井、承留、坡头等镇则以“市”的标准建设镇区,城镇教育设施、医疗卫生、供排水、供暖、垃圾处理等方面也不断升级,有效集聚了农民进镇入城。

       土地集约解放农村劳动力。产业带动和城镇升级让大量农村劳动力加入二、三产业,济源开始大量出现“农业副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兼业化”的现象,为加速土地流转创造了条件。我市农业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市土地流转比例已达83.9%。随着农民对土地的依赖逐步减弱,农民搬进城镇居住已成大势所趋;截至去年年底,全市11个镇常年外出务工农民达 13 万人。为给转移人口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我市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就业政策体系,将“七补一贷”优惠政策扩大到农村转移进城人员和非济源籍人员,做到同城人员享受同等就业创业政策,全面加速了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步伐。
来自: 济源网 ;微光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