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18|回复: 0

[郑州] 首届中原年俗文化论坛郑州开讲 可免费领票入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6 23: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422230040_475995.jpg
    说到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总是有着特殊的情感,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意味着全家人的团聚。可以说,春节是中国13亿人共同参加的盛大仪式。但是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年俗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
    1月24日,河南商报与河南博物院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原年俗文化论坛正式开讲,4名年俗文化学者与现场观众一起说春节、话民俗,“寻找失去的年味”。
    大腕聚集说道中原年俗
    商报陪大家过个有文化味儿的年
    这次论坛的主题为《回望:寻找失去的年味》,此后连续两个周六,将分别由传媒大腕、网络名人、手艺传人等,围绕《创新:新时代的春节民俗生活》和《记忆:非遗传承与文化创意产业未来》的主题进行讲解。
    2月10日还将推出近50个传统类的非遗项目展示,3月4日至7日连续4天,会推出古乐情景音乐剧,为中原的百姓奏响别开生面的年俗文化乐章。
    河南商报社社长、总编辑孟磊介绍,《河南商报》不仅仅是一份报纸,而且还有自己的网站、微博、微信,传播渠道已经完全立体化。这些民俗是我们共同的传统、共同的记忆,有着巨大的凝聚力,中原经济区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河南商报愿意为此努力。
    “比如随手拍年味儿,把故事讲给我们听,我们也愿意讲给更多人听,唤醒大家对年味儿的记忆。”他说。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年是啥样
    犹太人“过年”去中餐馆吃糖醋里脊
    1月24日上午第一场论坛,我国著名民俗专家、百家讲坛《过年》主讲人高有鹏教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朱仙镇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郭太运,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犹太文化学者KyleBaker汇聚一堂,同现场数百名观众一起碰撞思想的火花。
    KyleBaker是犹太人,但他是我们中国的女婿,目前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任教。来中国3年,他已经融入这个热闹的大家庭,“特别多的亲戚来家里面,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人在一起吃饭,每个人都特别开心,觉得特别幸福。”
    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吃货”,一个有趣的细节是,虽然犹太人不过圣诞节,但现在圣诞节他们也出去玩,还发明了自己的传统,“就是去中餐馆吃糖醋里脊”。
    这让现场观众哄笑起来,与会嘉宾称,“这就是文化的交融。”
    为什么年味儿越来越淡
    人们生活好了不过年也能吃上好的
    “年是中华民族最深刻的记忆,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幸福,几千年来,年都是我们面对生活最重要的时间单位。”高有鹏向大家讲述“年”的由来与演变。
    他说,我国几千年的农耕生产方式规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古代,年,“刃”也,谷熟为“刃”,庆贺丰收。“曾经有六月过年的习俗,中原有六月六这个特殊的年节。”他说,俗语“六月六,割块肉”,是对亲人最好的祝福。
    后来,人们觉得“年”在天热时进行不方便,那么多食物需要冷藏,于是,慢慢地,人们选择了在冰封雪冻时期过年。
    “但现在年味儿在变淡。”90岁高龄的郭太运讲到,为什么不那么重视过年了?因为现在天天吃好的,过去只有在过年时吃白面馍,吃肉,“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年画,哪怕是要饭的,不吃肉,也要贴年画。那时候穷人多,年画很能烘托过年的氛围。”
    寻找身边的年味儿
    不坐着等着过年动起来过自己的年
    田凯很认同郭太运的说法。他举了一个例子,他小的时候去拜年,农村很多是老门老户,几十年、几辈子在一起,但现在都是楼房,每年大家见面一两次就不错了。
    为了“找年味儿”,田凯每年都领着妻子、孩子去朱仙镇买年画,“很多人去朱仙镇买年画,市场上非常热闹。我想让小孩亲身体验,培养他传统文化的感觉。”
    他说,如今大家侃侃而谈找年味儿,“我们要从自身做起,这不是喊出来的。”田凯说,之所以举办这个论坛,也是想让大家思考,引领一种关于我们年节的社会风尚。同时,让大家动起来过自己的年,而不是坐着等着过年。
    预告
    论坛时间:1月31日、2月7日9:00~12:00
    领票方式:可于论坛当天到河南博物院志愿者之家免费领取,亦可拨打热线电话(0371-63582521)免费预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