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综合 省内资讯 查看内容

老百姓的贴心人:雷锋式的三门峡优秀法警王志民

2014-12-24 14:02 |原作者: 尤黎明 | 评论: 0|来自: 西部在线

摘要: 王志民走访老人 三门峡市渑池县人民法院39岁的合同制法警王志民,二十一年如一日,心系百姓,无私奉献,忠于职守,勤勉工作,赢得赞声一片。 在单位,王志民是同事们学习的好榜样 1993年4月,年仅18岁的王志民 ...



王志民走访老人

       三门峡市渑池县人民法院39岁的合同制法警王志民,二十一年如一日,心系百姓,无私奉献,忠于职守,勤勉工作,赢得赞声一片。

       在单位,王志民是同事们学习的好榜样

       1993年4月,年仅18岁的王志民进入渑池县人民法院当临时工,做内勤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他干了7年,节假日几乎没休息过。为了弥补法律知识的不足,他边干边学,很早就通过成人高招考试,取得了大学学历。他积极肯干,任劳任怨,有时甚至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儿,从没有任何怨言。

       “我们都喜欢王志民,他品质好,有人格魅力。每次交代任务,他就一个字:‘行!’,从不讲任何条件。”“前一段学习领会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马上就想到了他。”县法院副院长杨保敏夸道。

       2001年,王志民成为合同制法警,被派驻英豪中心法庭工作。他下乡进村,走街入巷,风雨无阻。或现场调查、送达执行通知书,或开庭站岗、执行案件等,王志民干得认真卖力。有人问:你恁卖力干啥?他认真地说:“与其让当事人追着屁股找咱,还不如咱主动把案子办好,让群众满意。群众满意才是最重要的。”

       2003年4月,王志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爱说两句口头禅:“咱是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2007年,王志民到渑池县法院执行局任法警。法警担负着值庭、押解、强制执行、处置突发事件等任务,有时一天要多次担任值庭、押解任务,工作紧张又操心。王志民以“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过硬作风,刻苦训练,练就了一身真本领。多年来,他在强制执行、处置突发事件等方面表现突出,未出现一起偏差。2009年,他和同事代表三门峡市法警参加了全省法院系统“迎国庆、大练兵”阅警活动,受到省高级人民法院领导的好评。他多次在上级组织的大比武和办案竞赛等活动中,被评为“办案标兵”“先进工作者”,2002年度被评为三门峡市“优秀法警”。

       法院的同志称王志民有“三勤”“三快”,即平时执行任务时,嘴勤、腿勤、手勤,问得快、跑得快、眼疾手快,雷厉风行,说到做到。

       2011年正月初一,时任渑池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助理的毛智伟接到一位原告的电话,称他盯住了“消失”很久的被告,请法官速来!放下电话,毛智伟马上想到王志民,请他协助。王志民说:“请放心,我马上就到。”果然,毛智伟带人赶到现场时,王志民已到。

       有一次,王志民和同事到坡头乡土岭村执行案件。山路难行,路途又远,中午只能啃点干粮,连续奋战一周,30多个借贷债务人中多数还了贷款。还不了的,与农行签订了还款协议。

       志民在执行案件时,严格按程序公正执法,同时把握好“度”,人性化执法。一位93岁的老太太起诉儿女不赡养她,法院判决俩子女每人每月付给老人300元生活费,医药费分摊。俩子女未履行,老太太申请执行。王志民拉上被执行人、旁观者到申请人家中,让他们相互倾诉,打消误会。俩子女当场表示,以后会主动把费用送去,不让法院执行了。此后,王志民利用星期天,多次到老太太家,帮她买菜或生活用品,帮她挑满一缸水。老人见了志民,就像见到自己的亲人似的,非常开心。

       2009年以来,王志民参与、协助执结各类执行案件586件,执结标的额2260余万元,采取强制措施拘留人员89人次,搜查65次,查扣车辆38部,参与处置突发事件40余次,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普通法警的风采。

       在县城,王志民传递着助人为乐的正能量

       王志民刚参加工作时,常到县委、县政府等机构送取文件或信函。路途中,他做过的好事数不胜数。

       看到摆小摊的推着小车艰难上坡,他帮着推;看到残疾的鞋匠拎着工具走路不便,他主动帮着提;看到深夜街头躺着的醉汉,他设法将他们送回家……以至于他只要上街,许多人见了他像见了好朋友似的打招呼。

       今年6月20日,新华街环卫工人刘明森的老伴焦百灵告诉记者:“志民这娃真好,我亲眼见他帮我老头推过好几回车。有一回,我老头拉车上大坡,摔倒了。志民路过,赶紧把我老头扶起来,拍拍他身上的雪,帮他把车推到平路上。”

       孟祥煦回忆了他与王志民结缘的情景:1994年腊月的一个深夜,孟祥煦参加完酒宴,晕乎乎地骑着摩托车回家,摔倒在会盟大道路边,胳膊也蹭破流血。想站起身,头晕得厉害,站不起来。天寒地冻,行人稀少。心里发急,又无奈。这时,王志民刚值完夜班往家赶,看到摔倒在路边的孟祥煦,赶紧搀扶他坐起来。孟祥煦住在几里外的家属区,王志民一边帮他推着摩托车,一边照顾着他,艰难地行走了快一个小时,才将孟祥煦送到家。不明情况的妻子数落他俩:“喝酒能喝到深更半夜?!”孟祥煦赶忙解释,这是好心人把我送回来了。20年过去了,孟祥煦一直记挂着这事儿。去年,王志民的大哥到孟祥煦的公司买房。一听说是王志民的大哥,孟祥煦感激地说,那一夜要不是你弟弟,我可能已冻死在街上了,我再给你多优惠些。孟祥煦感慨道:“我从心里佩服王志民!从那以后,遇到别人有困难,我也尽力去帮。这些年,我也做了不少公益事。”

       在胜利北街开表店的王春祥,年轻时双腿因伤致残,谈起王志民,他肃然起敬:“现实生活中,老百姓对‘公检法司’存在着敬畏感。可王志民非常平易近人。前些年,我每天摇着手摇轮椅去表店,一个人上坡的时候很艰难。志民只要路上碰见我,就主动帮我推车,一直推到店里,他还给我留下电话:‘以后有啥需要帮忙,你只管打电话。’我心想:有的干警见群众来找,恐怕被‘粘上’,躲还来不及呢。志民却主动给我一个残疾人留下电话,让找他,这说明他心地纯正,不怕群众找他、麻烦他。”

       2002年,在英豪法庭工作时,王志民救过一名车祸受伤者曾凡升,当痊愈的曾凡升和家人敲锣打鼓给县法院送来锦旗时,院里才知道这事。

       2013年9月17日,王志民跟着已担任执行局局长的毛智伟下乡办案,在南阎公路上,看到一辆大货车侧翻到排水沟边,驾驶员被挤在车里。一个小伙子站在路边哭着拦车,但来往车辆均匆匆而过。王志民立即将车停到路边,展开营救。车门拉不开,王志民急拨“119”,请消防官兵前来施救。等消防官兵把车门撬开后,王志民等人帮忙把伤者从车上拉出来,背送到“120”急救车上。抢救中,王志民的脚扭伤了,肿了好长时间。如今,被救的汝阳县农民李佳林与“救命恩人”王志民等成了好朋友。

       2014年1月30日,农历大年三十,正值千家万户喜迎春节时。这天中午,王志民与干警张华、赵军博一起,到果园乡西村村执行一起民事案件。返回途中,在耿村煤矿耿杨铁路桥下急拐弯处看到一辆电动车摔在路旁,地上躺着一名男子。车辆穿梭,绕边而行,没有一辆车停下救人。王志民立即将警车停在路边,察看伤者情况。伤者满脸是血,不省人事,他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担心伤者昏迷过去,他擦拭了伤者脸上的血渍,不停地在伤者耳边鼓劲:“老哥,再坚持一下,救护车马上就到!”他和同事还紧急组织群众从附近抱来树枝,对现场进行了简单封闭,防止二次事故发生。“120”急救车赶到后,他又帮着把伤者抬上车,护送到医院。

       事后得知,伤者是耿村煤矿机电一队矿工孟宪正。那天下班后,他骑着电动车回家过年。下一个坡路时,忽然头晕人事不省,被摔成了颅底骨折。医生说,幸亏送来及时,再晚十分钟,就危险了!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渑池县人民法院作出了向王志民等同志学习的决定。“王志民救人绝非偶然。法院的人都知道,他经常下乡执行案件,遇到受伤者就停车救人,已养成习惯。”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党立新说。

       2014年4月8日,王志民等携卷宗到一煤矿办案,返回路过渑池县城县住建局门口时,见一摩托车侧翻在地,一年轻人抱着满脸是血的小男孩,焦急地期待过往车辆能停下帮助他们,但均无果。王志民立即停车,将受伤男孩扶到车上,送到县医院,并垫付医疗费1000元……

       王志民的事迹像一泓温润的清泉,让人们看到了他心灵的清新与纯美。

       郭建军,前些年从部队复员回到渑池县后,经营着工程机械生意。今年1月30日,他去县城办年货,见一人躺在马路边。他本想去救助,但犹豫后还是小心地把车开到离事故现场80米开外的路边停下。迟疑间,他看到一辆法院的车停到路边,法警王志民等从车上下来,毫不犹豫地上前施救。见伤者的鞋子被摔出老远,王志民走到郭建军跟前,弯腰拾起脏鞋,给伤者慢慢穿上。

       王志民果敢、自然的行为,像一面镜子映照着郭建军的心灵。“以前我认为自己当过军人,素质很高。可王志民的行为,特别是他到我跟前拾起鞋子给伤者穿上的细节,让我感到震撼!”郭建军毫不避讳地解剖了自己的心灵。他还说:看到伤者可怜,他本想捐些钱,但怕被误会,终未敢捐。30日当晚是除夕,春节晚会表演小品《扶不扶》,再次刺激了郭建军。他失眠了!连连自责:“伤者的鞋子离我最近,我嫌脏,回避了,王志民却那么自然地做了!”

       大年初一,寝食不安的郭建军四处打听记者。拨打“114”电话,他向《三门峡日报》一位记者讲述了王志民等救人的事迹。他还给渑池县人民法院值班人员打电话,要给法院送锦旗。

       春节后,《人民法院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三门峡日报》和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站对王志民的事迹均作了报道,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和三门峡市委领导高度重视,分别批示向王志民等同志学习。

       近日,在被救的孟宪正家,孟宪正的妻子韩秀琴感激地说:当时正值大年三十,人人急着往家赶,谁会管这闲事呢。“我掌柜可真幸运,碰到了王法官他们。如果没人救他,他就完了。大过年的,俺家不是塌了天?”孟宪正则“埋怨”王志民等:“我恢复得差不多了,想去看看王法官他们,可到现在都摸不着他们的家门。打电话,他们总说在执行案件。你们报纸要好好宣传宣传他们。”

       孟宪正所在的孟岭村干部听说了王志民等人的事迹,春节后带着30余人敲锣打鼓地送给法院一面锦旗。村党支部书记关岳民认真地说:“法官救了俺村人一命,全村人都要向法官学习。送面锦旗,就是希望大家像法官那样,都来传递正能量。”

       在家乡,王志民被公认为老百姓的贴心人

       18年来,王志民一直帮老家——果园乡赵庄村秦寨六组的村民换压岁钱。

       起初,村里有人托王志民换压岁钱。他就想:每逢春节,乡亲们都要给晚辈发压岁钱,不如自己替乡亲们换了吧。从此,每年春节前夕,他都要到几家银行,换够村民们要的5元到100元的新钱,然后开车回村,挨家挨户给40多户村民兑换,数额从最初的2万多元增加到去年的4万多元。

       74岁的村民王麦有说:18年前,因换压岁钱太难,村里人基本不换新钱。可每到过年,大人都要给小孩子发压岁钱。钱新,小孩子高兴得连蹦带跳的;钱不新,孩子会嘟嚷着不要,弄得大人们也不高兴。自从王志民帮村里人换压岁钱后,18年来,村里人等着他换压岁钱已成惯例。

       赵庄村委会主任王海勇赞叹道:“关键是志民心里有俺老百姓,他给村里人换压岁钱,每次都是白天回村,等换完压岁钱,电灯都亮了,他才开车回县城的家,整整坚持了18年!这是一般人很难坚持的。他就是俺身边的‘活雷锋’嘛!”

       村里有人结婚用车或办事急着用钱,王志民总是想办法帮助解决。村民张年月两个儿子结婚,都是王志民给找的车。有的村民还向王志民借钱,从几百块到二三千块不等。“你不怕不还?”面对疑惑,王志民说,“人穷志不穷,村里人一有钱就还我了。再说,俺村在外工作的人不多,大家找我,是跟我亲近,我不能让他们失望。”

       秦寨六组组长胡相军说起王志民,赞不绝口:志民这娃,从小心地就好。他家房前有条上坡路,有一次,看到村里人拉着架子车上坡艰难,他放下碗筷就跑去推车。等回到屋,一群鸡子把他碗里的面条啄完了!前年冬天,胡相军喂了30头猪,天寒地冻,水管冻住了,一些猪染上了口蹄疫,他焦急万分。王志民听说后,到城里请教兽医,带回来一些药,并让胡相军按兽医要求给猪喂麸子。很快,猪疫消退,30头猪无一病亡。

       村民崔英梅50多岁,前些年家里遭遇火灾,墙倒屋塌。王志民便把她介绍给朋友的建筑队做饭,让她儿子给别人当客车司机,帮助赊购一辆小拖拉机,解决了一家人的生产生活问题。

       村民胡昭军媳妇临产,焦急中给王志民打了个电话,志民立即找车把他媳妇送到县城一所医院,并垫上医药费。“我为啥敢到法院找他?因为俺村人都知道,志民特别热心,办事也利索。”

       68岁的胡小月从地里收工,听说采访志民,专门找到记者,要“夸夸志民”:志民没架子。到县城办事,你还没见他呢,他就把车停你跟前,叫你上车。有时他会掏钱买票,把老人们送到汽车站。

       邻村赵庄一组的单伟强,去年种了2亩多西瓜。一次,他和爱人拉着1200斤瓜,两天才卖了500斤。王志民中午下班路过,一听瓜难卖,便领着他俩先到饭店吃饭。然后,他把瓜车引到一个小区,发动邻里朋友一起买……

       听到群众的评价,王志民朴实地说:“其实群众的要求不高,像换钱那事,并不是啥大事,可群众挺在心,这也让我很感动。每年我回家上坟,村里人主动帮我栽松树、浇水,不让我干。群众还是很善良、很厚道啊!”

       今年4月初,王志民登上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五一”前夕,在三门峡市劳模表彰大会上,市委书记杨树平,市委副书记、市长赵海燕等为王志民等劳模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章。6月9日,人民网刊登了王志民的事迹。

       王志民像一面镜子,一股暖流,一泓清泉,照亮、温暖、涤清了世道人心。他至今仍是一名合同制法警,但他为民服务的点点滴滴,却像一年四季的阳光,不断带给人们温暖与希望。

       平凡之中见精神

       □可人

       王志民,一名普普通通的合同警,一个平平凡凡的好人。他二十一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勤勉努力,任劳任怨地干好工作;他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全心全意地为群众做好事。

       王志民的事迹中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那一桩桩朴实无华的小事,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深深打动了许多人。王志民所做的那一件件事,看似小,实则不小;看似易,实则不易。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高尚的品德、没有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要做好这些事是不可能的。小事中见真情,在平凡中显露出伟大,王志民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光辉榜样。

       人民法官为人民,传递社会正能量。在王志民身上,闪耀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乐观的奉献精神。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英雄壮举,他用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职业操守和精神品格,对“人民法官”四个字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在王志民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的人生境界和人格魅力。他的言行就是一面镜子,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对照这面镜子,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做人、如何干事。

       平凡之中的伟大精神,来源于王志民所拥有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以实际行动忠实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仰韶大地的高山流水和家乡父老的传统美德,赋予了他厚重的思想底色;从事法官工作的丰富经历使他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朴素情感,升华为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对群众的无限热爱。我们要把学习王志民的热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动力,在普通岗位上创造业绩,让平凡工作闪耀光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有人还在“扶不扶、救不救”之中纠结时,王志民已经用行动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做好人好事永远是我们这个社会追求的主流,社会需要播种更多向善向上的正能量。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这是传统美德,应该大力弘扬。让我们守望阳光,传承美德,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建设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的美好家园。
来自: 西部在线 ;原作者: 尤黎明 一只丑丑的蛋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