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综合 省内资讯 查看内容

40个日记本 记录一个三门峡普通村支书的为民情怀

2014-12-25 14:35 |原作者: 李玥 石国庆 | 评论: 0|来自: 人民网-河南分网

摘要: 多年来,曹官虎养成了记民情日记的好习惯。 摄影:邓志伟 史加杰 曹官虎(右一)与村民曹金民一家促膝交谈,了解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摄影:邓志伟 史加杰 人民网郑州7月3日专电 6月29日,在曹官虎的办公室 ...

 

 

多年来,曹官虎养成了记民情日记的好习惯。 摄影:邓志伟 史加杰

 

 

曹官虎(右一)与村民曹金民一家促膝交谈,了解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摄影:邓志伟 史加杰

 

        人民网郑州7月3日专电  6月29日,在曹官虎的办公室,几沓不起眼的笔记本引起了笔者的注意,随便打开几本,村里每天的大事小情赫然在目:

 

        2011年3月16日,与村学校校长商量校内危房修缮事宜(一并向县教育局报告有关情况)。

 

        2012年2月13日,年后工作安排第一项:以发展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为中心,着力发展工业经济,扩大农民当地就业门路……

 

        2013年5月20日,曹滹沱(自然)村群众来反映该村吃水困难,急需解决(联系水利部门及打井队询问情况)。

 

        ……

 

        笔者粗略地数了一下,这些年曹官虎记下的日记本有40多本。

 

        曹官虎是渑池县仰韶镇苏门村的党支部书记,自1986年出任该村村支书(1979—1986年间担任该村村主任)以来,已经带领群众走过了将近30个春秋。

        一个农村经验如此丰富的基层干部,为什么多年来坚持记日记呢?

 

        “把群众的事记在日记上,心中就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曹官虎浓浓的公仆情怀。

 

        从上任伊始,他便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是在办公室,还是到群众家中走访,或是外出开会,他都随身携带着笔记本,每当遇到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他都会一一详细记录下来。

 

        “群众向你反映意见,那是对你的信任。”这是曹官虎多年来的深切体会。“有民声,就必须尽快有回音。把事记在笔记本上,就像老百姓的一双眼睛盯着你一样,这样你就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感。”

 

        2003年的一个夏天,天空突降大雨,该村任家洼组一户群众由于村内建厂导致家中被淹,部分粮食和牲畜被浸泡在水中。当时这家群众心中的怨气很大,一怒之下,将家中的耕牛牵进了曹官虎的办公室,要向他讨个说法。由于事出突然,曹官虎立即和村班子成员及厂负责人连夜对该户群众受损的财产进行摸底登记,迅速协商赔偿事宜,圆满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可对于群众把耕牛牵进办公室一事,在当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曹官虎事后却一笑置之,“还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群众因为村内建厂的问题导致家中受淹,群众不来找你找谁呀?”

 

        从此,在曹官虎的笔记中,多了一个高频词——“耐心”,“群众工作要尽可能地做细做实,这样老百姓心中才服你。”

 

        村内一户叫王石娃的老人因为家中生活条件困难,老曹每逢路过他家,都要顺道拐进他家看看,油、盐、酱、醋,吃水、取暖等,这些基本的生活问题是否有所欠缺,有时工作忙,还经常叮嘱村组干部多加过问。一次老人到乡里批救济款,几次都因为工作原因未能见到主管的负责同志,看到灰心返回的王石娃,曹官虎主动拿起他的申请,专程再次跑到乡里,替他拿回了救济金。

 

        近几年,随着村里经济的持续走强,特别是该村大部分土地被划归县产业集聚区内后,涉及到的占地、拆迁问题越来越多,涉及的利益纠纷不断,曹官虎正是凭着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经验让相关工作得以顺利推进,也保持了该村群众近30年无上访的记录。2006年,在扩宽官庄至任家洼道路时,两个村民组因地界问题发生矛盾,在场村干部在反复调解无果的情况下向他汇报后,曹官虎不顾天黑路远,于晚上10点多只身一人骑着摩托车从十几里外赶到现场,经过他的耐心调解,终于做通了群众的思想工作,化解了矛盾,确保了第二天的正常施工。

 

        “只要与老百姓坦诚相待、用心交流,他们心中的真实想法才愿说给你听,很多问题也都能得到妥善解决。”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作为土生土长的本村人,曹官虎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一有空闲,就到村里走走看看,哪家门前卫生不好,那家儿媳不孝敬老人……看到问题,他总会毫不客气地当面指出。

 

        有时,村里的老伙计们也会直言不讳地向他发问,“老曹,今年村里的占地款啥时候分呀?”“这几天,我们这几家自来水供应紧张,咋回事?”对于大家伙的问题,他不用拐弯抹角,推脱敷衍,有啥说啥,时间长了,更增加了大家对他的信任感。

 

更多时间,他喜欢到村活动中心、小卖部等人群集中的地方,与大家伙聊上一阵家长里短、琐琐碎碎。老曹喜欢耐心地听,只是偶尔插上一句,心里却在留意着大家伙话语中透漏出的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回来后他总是抓紧记在日记上,以便更好地谋划和改进下阶段的工作。

 

        村里的曹金才脑子灵活,善于经营,看到村里工厂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后,工人们缺少公共出行工具,他就想买辆中巴车跑营运,却又担心相关手续不好办理。曹官虎知道了他的想法后立即表示赞成,并帮助他协调有关手续。有了村支书的支持,村里的不少人开始转行,现在有200多人搞起了运输,60多人从事餐饮行业,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要拿出像干自家活一样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工作成效怎们样,群众心里自会有杆秤。”这句话,老曹不但经常说给自己,也常常讲给家人和村班子一帮人。

 

 

        村里的便民服务中心成了曹官虎每天工作的“主阵地”,图为他(右)正在与来访的西南村民小组(苏门村的一个自然村)组长上官文俊就群众征地拆迁问题进行探讨。 摄影:邓志伟 史加杰

 

 

        曹官虎(右二)在施工现场指导村内道路建设。 摄影:邓志伟 史加杰

 

        2012年,在硬化村里学校校园路面时,曹官虎总是放心不下,他对混凝土的比例、硬化的厚度以及校园内南北地平面差、东西地平面差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还要确保排水通畅。在他的严格监督下,施工队被迫返了3次工。“这次工程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老曹的认真劲让我们感到敬佩。”工程结束时,施工队负责人留下这样一句话。

 

        一次他安排1名村干部负责在村文化大院内修建石桌石凳,没想到这名村干部在工程完工后的第二天就来汇报说石桌的瓷砖面被损坏了,当提到桌面是被施工剩余的砖头砸坏的时,曹官虎当场就批评了这名村干部,“如果及时把剩下的砖块清理走,就不会发生被砸的事件。还是我们的责任心没有尽到。”一席话说得这名村干部心服口服。

 

        在苏门村村干部中间,还有一个多年来留下的好习惯,每天早晨所有村干部八点钟按时到岗,打扫好各自的办公室后,然后按照统一部署,分头开展活动。就连周六周日,照常有村干部值班,老百姓随时走进村委大院都能找到村干部。

 

        他对自己及家人的要求更是严格,每当外出办事,从不舍得多花村里一分钱,遇到吃饭时候买一碗面条就打发了。在村里建厂期间,明确提出自己及亲属不得承揽任何工程项目。在新农村建设老村改造时,他的弟弟不愿拆除门前搭棚,导致其他户工作无法开展,老曹得知这一消息后,二话没说,亲自扒掉了临时棚舍,使改造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从村主任到村支书,曹官虎30多年来的默默坚守和辛勤付出,使他不仅成为全村致富的带头人,更成为一名知民情、解民忧的苏门群众心中的贴心人。(李玥 石国庆 通讯员 何蔚 邓志伟)

 

来自: 人民网-河南分网 ;原作者: 李玥 石国庆 一只丑丑的蛋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