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烈士扫墓(资料图)
认真审核发帖
第一次上网,她是为了借助网络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后来学习上网,她是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决心用正能量反击那些别有用心的网络谣传;如今,她负责的“红色地带”栏目主题发帖量超过14000条,跟帖数超过28亿人次,她成为一名大家公认的“文明使者” “我上网的想法只有一个,就是做个‘红色故事’的传播者,做一个精神文明的传播人。”12月26日,和记者一见面,李冬梅就开门见山表达了自己的心意。经过深入交谈,记者深深感受到了这位网络达人心中的红色情结。 今年61岁的李冬梅出生于卢氏县一个军烈属家庭,高中毕业后先后在县化肥厂、县文化馆、县教育局工作,曾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团干部。1988年4月发生的一次变故,使她的人生“变轨”——没了公职,名声“倒”了,和即将走进婚姻殿堂的男友也分了手。当时,李冬梅觉得自己很委屈,经常到有关部门上访,心中积下许多怨气。无意中,她听说如果在网上发帖子,或许会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自己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2010年,她试着将自己的事写成一篇文章,让人帮忙发到网上。没过几天,一位自称是人民新闻网负责人的谢某给她打来电话:“你的情况我们看到了,可以督促当地政府官员予以解决,但是需要你来郑州见我们一下。”李冬梅高兴地按约定赶到了见面地点,不料谢某一番寒暄之后,要求她留下2000元活动经费才可以给她办事。可她当时没有固定工作,生活捉襟见肘,根本没钱,只好作罢。后来,谢某因搞网络诈骗被判刑,李冬梅才知道自己当初差点上当受骗。 从那以后,年近花甲的李冬梅立志要成为网络达人。她开始关注网络,每天上网浏览各大论坛里的文章。看的多了,她发现了一个现象:许多网站论坛里的帖子立场有问题,尤其是有一些人故意抹黑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制度,传播消极情绪。这引起了她的注意。
李冬梅生于新中国刚刚成立的1953年,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各个阶段,对新中国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深有体会。面对那些所谓的网络大V,不顾事实,推出一些造谣文章,故意混淆是非,误导民众,李冬梅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联想到自己第一次发帖子差点受骗,她认为某些文章的背后一定是别有用心的人在操纵。经过反复思索,她决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用正能量反击那些网络谣传。 卢氏县是当年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在这片血染的土地上,曾发生过许多革命故事。这些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被人们淡忘了。李冬梅决定利用网络传播红色故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 大河论坛有个“红色地带”栏目,所发帖子积极向上、具有教育意义。李冬梅在这个栏目注册了一个网名“卢江49”,经常跟帖、发帖。她不仅把红军长征的故事、新四军的故事、红军医院的故事等豫西地区的红色革命故事整理后发布到“红色地带”栏目里,还把老区成立的“爱心之家”“扶人协会”和红色旅游景点也发布到网上,以扩大社会影响力,如三门峡红色旅游资源曹靖华故居、五里川革命根据地纪念碑、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等,不少网友纷纷跟帖发表看法。不到3年时间,她的发帖量多达2.9万条,引起了大河论坛负责人的关注。后来,“红色地带”栏目招版主,李冬梅顺理成章入选。 做版主后,李冬梅的劲儿更足了,每天都要浏览大量的帖子加以遴选、添加,同时对网友的优秀帖子加亮、置顶、加分,以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记者浏览“红色地带”的内容,阅读了李冬梅审核通过的部分帖子,如《国家祭典传递和平祈愿》《大师的产生是一个过程》《南水北往,融通的不仅是水》等,非常具有可读性和感染力。其中《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从哪里来?》一文的点击量超过14000人次,数十人跟帖回复。网友“特色社会”说:“社会思潮越是纷繁复杂,越需要主旋律,越需要理清思想的迷雾……我们希望‘红色地带’能吸引更多有理想、有理性、有家国情怀的网友参与进来,让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的孩子尽快找到回家的路。” 如今,李冬梅负责的大河论坛“红色地带”栏目主题发帖量超过14000条,跟帖数超过28亿人次,她成了一名大家公认的“文明使者”。 当版主劳心费神,一年到头不拿一分钱,全是尽义务,李冬梅却心甘情愿做这事。弟弟知道了姐姐的所作所为后,不但大力支持她当版主,还时常接济她的生活。 “线上交朋友,线下搞活动,用网络凝聚力量,以行动影响社会。”李冬梅对记者说,有不少朋友听说她做了“红色地带”的版主,有事没事都爱与她沟通、交流,由此她萌生了组织大家开展一些红色活动的想法,以实际行动传播社会正能量。 卢氏县烈士陵园安葬着一位叫苏俊楼的烈士,他是1972年在卢氏县文峪乡组织新战士手榴弹投掷训练发生意外爆炸时,为保护15名战友的生命而牺牲的。今年4月5日,李冬梅接到苏俊楼的女儿苏卫娥从湖南益阳打来的电话,说是从网上看到卢氏县烈士陵园将迁新址的消息,很想前来为父亲扫墓,但凑不齐路费,冒昧求李冬梅帮忙,替她去爸爸坟前看看。 听着烈士女儿在电话里的哭声,李冬梅的心刀割似的难受,她一口答应了对方的要求。当天下午,李冬梅和几个好友带着花圈,到县烈士陵园祭拜了苏俊楼烈士。之后,她以网名“卢江49”在大河论坛发帖,向三门峡市委书记杨树平介绍了苏俊楼烈士两个女儿的处境,并建议每年清明节接待烈士子女到卢氏扫墓。没想到清明小长假还没过完,杨书记就作出批示,要求卢氏县委安排有关部门与苏俊楼烈士的家人联系,尽最大努力对其家中困难予以帮助,并对全县类似情况进行排查,解决好烈士家庭存在的困难。4月12日,李冬梅再次接到苏卫娥的电话:“卢氏县民政局的领导来看望我了,还给我们姐妹俩每人留了2000元,并邀请我们以后到卢氏扫墓。”通过电话,李冬梅感受到了烈士女儿激动的心情。 今年7月初,李冬梅组织、策划了一次“大河网友走进革命老区采风”活动。来自河南各地的60多位网友齐聚卢氏,吃糁子饭、参观红二十五军旧部址、体验农家生活、了解山区孩子的上学情况……3天时间,网友们跑了7个乡镇,行程300余公里,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红色教育。 李冬梅有时还爱管些“闲事”。去年春天,一位网友给她发帖反映卢氏县杜关镇窑峪村78岁的老党员张万年体弱多病,老伴精神失常,唯一的儿子是个聋哑人。因家里无经济来源,生活非常困难。李冬梅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经过核实,她在“红色地带”栏目对这个帖子进行了转发,然后又和几个网友一起去看望了张万年。他们的行动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很快,张万年一家在生活上得到了救助,所居住的危房也得到修葺。
另外,李冬梅还多次向卢氏县、三门峡市宣传部门举报有人利用网络实施诈骗的线索,有关部门及时出手,将网络骗子绳之以法。 …… 李冬梅利用网络媒体宣传红色革命故事,组织网友开展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在网络和社会上都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网友称赞她是一位有红色情结的“好大姐”,受过网友帮助的山区农民说她是一位有爱心的“好闺女”,有关领导表扬她是一位正能量的“传播者”。
来自: 三门峡日报 ;一只丑丑的蛋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