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强(中)在现场指导农户 邱强,男,1961年10月出生,高级农艺师,现任湖滨区农业局植保站站长。1991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三门峡市拔尖人才”。
在湖滨区农技站和植保站,邱强已俨然是全局工龄最长、年龄最大的“老同志”了,他三十年如一日,从同一间办公室出发,到同一方乡下土地,做本人喜欢的农技推广和植物保护技术工作,力争在专业技术方面有所贡献。
热爱农业的城里人
邱强是当时农校班里唯一的城里学生,虽生长在城市,但他从小热爱自然,或许就是这样的“种子”,萌发出他30多年来一直快乐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小芽。
邱强说,他喜欢与善良淳朴的农民相处,从他们身上学到实际生产经验,感受到对生活的希望和处世的淡定,同时能够以己所长为农户解决点技术问题。
20世纪80年代,农田和农户鼠害严重,为解决问题,邱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推广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显著控制了农田和农户鼠害。1987年,他主持完成的“大仓鼠的生态与防治研究”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由于植保技术工作突出,1989年,邱强荣获“三门峡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市级拔尖人才;1993年,又被破格评为高级农艺师,据说也是当时河南省最年轻的高级农艺师。
“病虫害图谱”受到农民欢迎
邱强参加工作时,适逢我国农业体制改革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特别是种植蔬菜和果树的农户日益增多,迫切需要农业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技术。
邱强便有了用武之地,成了到处抢手的“土专家”。从那时起,田间地头、菜园、果园,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把农户从种植到收获可能遇到的各种病虫害问题、生长异常问题及其防治技术,用照片形式记录下来。
10多年里,他自费拍摄了1万多幅照片,用去600多个胶卷、用坏了7部相机,不记得流了多少汗,也不记得被蚊虫叮了多少包,查了多少资料,终于把遇到的每一个植物病虫害、缺素症和生长问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编摄成为系列植物病虫图谱和挂图以及卡片,交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技出版社和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
从1993以来,由他本人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相继编著出版了《原色苹果病虫图谱》《原色梨树病虫图谱》《原色桃、李、梅、杏、樱桃病虫图谱》《新编原色蔬菜病虫图谱》《花卉病虫原色图谱》以及《中国果树病虫原色图鉴》《作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彩色图谱》等20余部植物病虫与防治图谱。这些图谱囊括了各种果树、蔬菜、农作物、园林花卉等病虫害2000多种,包含了2万多幅彩色图片,共400多万字,其主编的《苹果病虫实用原色图谱》获得中国北方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这些植保图谱内容新颖、病虫种类全面、翔实精美,受到众多使用者的赞誉,一些图谱多次修订再版重印,系列图谱市场发行量达到20多万册,惠及全国约百万农民读者。其中系列果树病虫图谱,填补了当时国内缺少此类图谱的空白,为推广植物保护技术作出了突出贡献。
都说农业技术人员写书难、出书难,但邱强说,只要下功夫,编写出能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书,一定能得到市场认可。经过长期筹备,2005年9月,他创办了“中国植物病虫图谱网”(www.zwbc.net),图文并茂地展示了350多种重要植物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技术,获得众多网友的好评。
潜心研究植保新问题
近些年,邱强致力于调查解决在本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过程中遇到的植保新问题。例如,调查分析大面积桃树凋萎枯死问题;蔬菜根结线虫传播和有效控制问题;苹果病虫害生态控制问题等。
2009年8月下旬,邱强在会兴王官黄河滩调查,当时,棉铃虫、甜菜夜蛾等多种害虫在黄河滩豆类、油葵、玉米等秋作物上暴发,其中优势害虫为棉铃虫,占害虫数量的80%以上,豆类作物受害率几乎达到100%。虫害发生后,一些农户就开始打药防治,由于是一家一户分散防治,没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大面积虫害发生,群众普遍反映虫害治不下。面对问题,他与同事们加班加点筹集治虫资金和物资,从当年8月27日开始到9月8日,他全程参加指导专业机防队实行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由专业机防队统一防治的“三统”植保服务,在田间指导具体配药与喷药技术,经过参与干群全体努力,共防治害虫3000余亩,防治后的农田虫害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受到农户们的交口称赞。
蓦然回首,30多年的农技生涯过去了,作为一名农技人员,邱强所经历的风雨、苦累,他只字不提,依然在幸福、快乐地投入农技植保工作中。 (市委人才办) ![]()
来自: 西部在线 - 三门峡日报 ;一只丑丑的蛋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