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综合 省内资讯 查看内容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2016-9-24 21:29 | 评论: 0|来自: 新浪收藏

摘要:  依法收藏文物与违法走私文物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当一个爱国的收藏家把他的收藏目的融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目标之中时,他就会为之奉献一切,包括人生不可重复的年华和只有一次的生命。  --题记  李巍先 ...
 依法收藏文物与违法走私文物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当一个爱国的收藏家把他的收藏目的融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目标之中时,他就会为之奉献一切,包括人生不可重复的年华和只有一次的生命。

  --题记

  李巍先生从未想到,他的收藏生涯会以如此美好的形式划上句号;他的珍贵藏品会在如此辉煌的殿堂向世人展示。

  四月京华,夜风习习,皓月当空,喧哗的都市渐渐平静下来。来来往往的出租车,像一条条流动的彩练,为乘车人编织着希望的梦想。

  李巍凭栏远望,他多年的夙愿就要实现了!面对即将捐赠给国家博物馆的20多尊稀世金铜佛像,李巍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终于,强忍的泪水如同一粒粒佛珠,滚落在安祥恬静、精美绝伦的佛像面前。被泪水模糊的目光中,似有几位气韵生动、神采典雅的高僧大德,正在佛祖座前诵经弘法,为李巍的祖国和同胞祈福。

  共和国60华诞前后,中央电视台和其他媒体播发的两条有关明清金铜佛像的新闻,在海内外的收藏界引起轰动。

  先是2009年4月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文物交接仪式,隆重接收李巍向国家博物馆捐赠的22尊明清金铜佛像,并在会场当众展示;后是2009年11月13日,中华书局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行发行仪式,隆重推出用李巍藏品图录编撰的《汉藏交融——金铜佛像集萃》大型图册,并当场向境内外十多家学术研究机构馈赠该书。

  两个堪称盛况的仪式,两次让媒体兴奋的新闻发布,让“汉藏交融”、“金铜佛像”一段时间内成为圈内人士谈话的热门词汇。一些没有参加新闻发布会的文物爱好者,纷纷打听李巍的住址和电话,希望一睹这位收藏家的风采与藏品。

  捐赠给国家博物馆的22尊金铜佛像,专家们估价约三亿多元人民币。这批堪称国宝级的文物,是国家博物馆吕章申馆长亲自带队并组织国家顶级鉴定班子,专程往返成都、北京,从李巍收藏的上千尊佛像中精选出来的。其中,明朝永乐、宣德年间的几尊宫廷珍品,几百年来未曾面世,既是李巍金铜佛像藏品中的拔萃之宝,也是明清金铜佛像工艺的封顶标志。

  《汉藏交融——金铜佛像集萃》一书,则是当代中国国学界、佛学界、藏学界、美学界、文博学界诸多前贤名宿与时俊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株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沃土的佛苑奇葩。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的关心和支持下,故宫博物院佛教文物专家王家鹏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沈卫荣教授,会同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步连生研究员、国家博物馆孙国璋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金维诺教授等诸多专家学者,从李巍藏品中精选出99尊佛像,逐一研究考证,制作彩色图录,撰写长篇论述而编辑成书,前后耗时达三年之久。

  学界泰斗们深知编好《汉藏交融——金铜佛像集萃》的分量,莫不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久卧病榻的季羡林先生为该书题写了“为中华文化增辉”的祝辞,远在香港的饶宗颐先生为该书补题了“汉藏交融”的祝辞。多次造访过李巍佛像展室的冯其庸先生先题写了“雪域瑰宝,史苑金证”八个大字后,仍觉意犹未尽,又夤夜命笔,填写《八声甘州》一阙书赠李巍。王尧先生不仅多次在佛像展室向李巍面授藏传佛教常识,还亲自为该书作序,赞叹李巍的藏品造像样式之丰富,铸造技术之精美,远远超出了他的期待,对李巍为保存国家级的艺术珍品付出的辛勤劳动发出由衷的敬意。故宫博物院郑欣淼院长、国家博物馆吕章申馆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拉巴平措总干事、旅居北美的藏传佛教大师谈锡永等学界名流,都以吟诗、撰文、题辞等形式,对李巍的收藏给予赞许,对图册的出版表示祝贺。
来自: 新浪收藏 ;叶春燕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