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河南教育 大学教育 查看内容

揭秘河南高校国内顶尖级老牌专业 在业内相当牛气

2014-10-24 10:57 | 评论: 0|来自: 东方今报

摘要: 揭秘河南高校国内顶尖级老牌专业 在业内相当牛气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这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学等听起来“高大上”的专业榜上有名。众所周知,选个好专业,才能好就业。可惜, ...

揭秘河南高校国内顶尖级老牌专业 在业内相当牛气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这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学等听起来“高大上”的专业榜上有名。众所周知,选个好专业,才能好就业。可惜,国内一些富有盛名的专业,已被毕业生称为“五星级”坑爹专业。而河南高校有不少国内顶尖级老牌专业,知名度虽不高,但在业内相当牛气,咱们快去扒一扒吧。

  【专业1】最受名企青睐的“40岁独生子”

  提起轴承专业,目前,全国211与985院校中,无一所开设,而河南科技大学依然保留着这个“独生子”。河南科技大学的轴承专业开设于1974年,至今已经有40年,为全国轴承行业培养了2000余名本科生和硕士生。目前,绝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轴承行业的技术骨干。

  以前,机械工业部所属数所高校均设有轴承专业,但在发展过程中,大多数把此专业裁减合并到机械专业中,轴承成了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以至于轴承专业毕业人数急剧减少。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洗衣机、自行车以及风电、水电的大型设备等,轴承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配件,这些都需要轴承专业人才的支撑。

  正因为如此,河南科技大学轴承专业的学生在国内外大型企业中炙手可热,该校也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轴承行业的黄埔军校”。

  “我们轴承专业每年有60名左右的毕业生,因为质优量少,国内外行业内的大型企业都来‘抢’。”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王老师介绍说,德国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瑞典SKF中国公司、日本NSK(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这三大业内国际巨头不仅来“抢”,还与河科大合作培养人才。

  【专业N】

  粮油等听起来土却特受待见

  除了轴承,我省高校中还有一些传统专业,从名字上看有些“土得掉渣”,但在行业内却是响当当的。

  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该校的粮油专业从建校初就是学校的特色,并一直保持至今,目前,该校粮油食品学院已成为国内粮油食品领域规模最大、专业设置最完整,且具有鲜明专业特色和雄厚科技实力的学院。正是因为如此,该校被誉为“中国粮油行业的黄埔军校”,毕业生也是供不应求。

  最牛的是,目前,全国约70%的大中型小麦加工企业、50%的植物油加工企业、90%的大豆磷脂加工企业,采用的都是粮油食品学院提供的技术。

  同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各个专业则紧紧围绕水利水电相关领域,如外语类偏向于行业紧缺的涉外工程管理、工程翻译、商务应用,法律类偏重于与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改革相匹配的水行政、水法方向,因为专业针对性强,毕业生也是炙手可热。

  【对比】  “高上大”专业被指“坑爹”

  与这些土专业相比,不少专业听起来很“高大上”,动画、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管理等。然而,这些专业的就业率却不如名字这么光鲜。

  在全国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中,15个专业亮起了“红牌”。与此同时,教育部还公布了全国各省市的低就业率本科专业,翻开我省就业率较低专业一栏:法学、应用心理学、汉语国际教育、应用物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榜上有名。

  另据媒体报道,某咨询集团通过对北京、天津、长春、杭州、南京等9个城市的20所大学进行调查,出具了一份《2014年度大学生全景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经济学被选为学生心目中“坑爹指数五颗星”的专业,退学意向指数为14.2%。

  【现实】  新老行业都“一将难求”

  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一方面是这些专业就业率低,毕业生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是,每年的招聘会,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企业都苦于“在众多毕业生里寻不到合适的人”。

  据报道,在传统行业中,如铸造、煤炭等,由于这些专业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就是“傻大黑粗”,考生不愿意报考,很多高校都撤销了这类专业,行业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境。沈阳市铸造协会理事长葛厚彦曾表示,如今铸造专业技术人才成了“稀罕物”,全国铸造行业都面临“一将难求”。

  此外,新兴行业也是人才难觅。以电商行业为例,目前,这些行业亟须运营、美工、市场推广、客服等岗位,有些岗位甚至年薪8万~10万元,也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

  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P2P网贷平台总数超1500个,每月新增几十家(上月增68家),并且仍无退烧的迹象,这也带动了行业人才争夺战。目前,在P2P网贷行业,50万年薪仍一将难求。

  【反思】  通才教育使专业难“精深”

  一面是企业苦于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一面是不少专业因就业率低而频频被亮红牌,背后有什么深层次原因?

  据了解,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高校工科专业设置是模仿苏联的,专业划分很细。1998年,高校专业目录调整后,培养本科生的专业目录是按美国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模式,按宽口径通才教育模式来设置。

  于是,很多具有窄口径细分特色的工科专业不断被合并或取消。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的王老师介绍说,其实,河南科技大学也曾经对是否保留轴承专业有过争论,不过最终,还是坚持办下来了。

  其实,宽口径并不意味着放弃专业的深度挖掘,窄口径也不意味着只学专业课,把两者结合起来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式。

  “大一主要上公共基础课,大二是专业课加公共基础课,大三偏重专业课,大四主要是这些课程的具体实践和运用。”王老师说,轴承专业大四学生的实践课程不仅在实验室里,还要到包含三大轴承巨头公司在内的行业国内外知名企业中实习,毕业课程设计实行“双导师制”,一个是校内老师,一个是行业专家,经过这样循序渐进,最终培养出来的才是企业用得着又能理论创新的人才。

  链接

  15个本科专业

  就业率低被亮“红牌”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生物科学

  ◎旅游管理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市场营销

  ◎动画

  ◎知识产权

  ◎广播电视编导

  ◎表演

  ◎艺术设计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

  ◎音乐表演

  ◎电子商务

  ◎贸易经济

  ◎公共事业管理
   艺考生10年增30倍

  学表演的70%“就业差”改行

  文化分不够,艺考分来凑。近年来,播音主持、美术、编导等艺考专业成为不少学生圆大学梦的捷径。在许多学校艺考招生简章上,也频频现身广播电视编导、表演、艺术设计学、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表演等“热门专业”。然而教育部最新公布的近两年来全国15个本科专业就业率“困难户”名单中,这些专业赫然在列。

  而《2013艺术教育行业分析报告》也表明,2002年至2013年,全国设置艺术类专业的高校从597所增加到1679所,艺术类考生人数从3.2万增加到近100万。

  我省2004年高考艺术类考生仅有3万多人,然而,到2009年,该数字已经突破10万,随后,艺考降温,但2014年,我省艺考人数仍达80853人。

  与动辄上万的艺考火爆人数相比,现实却是骨感的,这些艺术专业学生毕业后真正愿意并且能够从事艺术行业的,可谓九牛一毛。《2013艺术教育行业分析报告》表明,全国各大艺术院校表演系毕业生,70%因就业不理想而改行。

  【探因】

  专业数量疯长

  什么热上什么且人有我有

  其实,艺术类专业的迅速扩张,只是我国高校众多专业爆炸式增长的一个缩影。

  1998年,我国高校共设置有12个学科门类,249个专业。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从2013年起,高校可以根据专业目录自行设置本科专业,也可以申请设置尚未列入目录的新专业。这一政策的本意是尊重高校自主办学、自主发展,同时也有利于高校适应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2014年4月,教育部公布了201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者审批结果,其中仅新增备案专业就达到1804个。

  以新闻专业为例,全国新闻学类专业1994年有66个,到2005年已达到661个,是1994年的10倍。

  传统专业遭疯狂复制的同时,一些紧跟市场的新专业也迅速长大。

  一位高校资深就业指导老师告诉记者,高校多年积累的专业病,最典型的莫过于赶时髦。各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一直是什么热就上什么,只盯眼前不看长远,且人有我有。比如物联网,全国已经有几百所学校设置该专业。而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计算机专业更是遍地开花。

  另外,为了让一些老专业听起来时尚些,学校更是使出奇招:改头换面。地理专业改成“地理环境管理与经济开发”、统计学更名为“应用统计学”、哲学换上“应用哲学与领导宏观决策”的新衣……

  【观察】

  专业盲目扩张

  让不知所学的毕业生就业茫然

  专业的疯狂复制、扩张,赶时髦,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吗?

  据了解,有些学校虽然将老专业改了新名字,但老师、教材、课程设置也只是重新排列组合,七拼八凑、匆忙上马。对于那些普遍开设、普遍教学的专业,代价就是人才培养成效低,与市场需求脱节,毕业生总量大,却毕业就失业。

  还有一些赶时髦的专业,靠的就是草台班子,老师跨专业教学,宽进宽出。学校尚且如此盲目,学生们对专业方向就更一无所知了。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杨捷分析认为,高校设置专业一哄而上,是热门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的主要原因。被亮“红牌”的这些专业并不是说社会没有需求,而是高校前些年抢上专业,没有研究这些专业的人才需求规模、人才培养方向。结果,毕业的多,确实有专业技能的反而很少甚至没有。

  【反思】

  设置专业先调研

  有多少师资 社会需要多少人

  在杨捷看来,大学在设置专业时需要考虑几个因素:一是社会及国家发展的需要,比如一些以前没有的新型专业,如果国家发展需要就应该开设,但这个开设是在控制规模的前提下,而非一窝蜂地全上,只为了学科齐全、跟风是不行的。

  二是大学设置专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优势学科一般来说都是特色学科,比如河大的中文专业。

  三是一定要考虑市场和整个社会人才结构的变化,要做好调研。比如历史老师未来几年有多少人退休,缺口是多大。我们现在的调研工作做得不够,信息也不灵。15个被亮“红牌”专业绝大多数都是这样的问题。另外,还要照顾到大学的功能。大学科研、教育都要搞,还要服务社会、传承文明,哪一个专业都不能随便砍掉。

  【建议】

  通才专才统筹兼顾

  培养适销对路人才

  在不少人看来,连年的大学生就业难实际上是在倒逼高等教育深层次改革。着名教育专家熊丙奇就表示,现在一些211、985高校没有按照自己的学校定位办学,一些职业院校也都热衷扩大专业设置以达到综合性大学的规模。这导致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下滑,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那么,怎样才能让人才适销对路呢?在杨捷看来,低就业率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毕竟就业率只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他建议,被亮“红牌”的专业,不是不办,而是要缩小规模、精益求精、提高质量。同时,许多人文社科等类别的专业还是需要宽口径人才,高校在实际培养过程中,要注重通才、专才兼顾,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

  链接

  除了专业 本科生还应会啥

  15个专业被亮“红牌”,你的专业中枪了吗?其实,专业也不能完全决定职业走向。大学里,本科生还有很多可学的。

  1993年,普林斯顿大学对本科生的12项衡量标准:

  1.具有清楚的思维、谈吐、写作的能力。

  2.具有批判性和系统性推理的能力。

  3.具有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独立性思考的能力。

  5.具有敢于创新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6.具有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7.具有判断什么意味着彻底理解某种东西的能力。

  8.具有辨别重要的东西和琐碎的东西、持久的东西与短暂的东西的能力。

  9.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如定量、历史、科学、道德、美学等。

  10.具有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

  11.具有观察不同学科、理念、文化相关之处的能力。

  12.具有一身求学不止的能力。

  

来自: 东方今报 ; 呢喃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