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河南健康 健康快讯 查看内容

百年河南省医的宏图鼎新

2017-7-7 21:46 | 评论: 0|来自: 健康界

摘要: 2015年9月16日,河南省人民医院(下称河南省医)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郑州市原卫计委主任顾建钦履新该院院长。此时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仅5天时间。随后1年多内,该院分级诊疗 ...

2015年9月16日,河南省人民医院(下称河南省医)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郑州市原卫计委主任顾建钦履新该院院长。此时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仅5天时间。随后1年多内,该院分级诊疗动作频频,备受业内外关注,先后吸引包括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崔丽、副主任马晓伟等实地调研。

如此短时间内分级诊疗工作“遍地开花”,乍一听确实让人惊诧。不过,健康界实地参观并专访包括顾建钦在内的几位医院管理者后发现,这些成效的取得实属情理之中。原因有三点:政策利好、一把手重视、执行效率高。

实际上,分级诊疗仅是这家百年医院新征程中的外在动作,其背后的内核活力和战略思考或许更加值得关注。

绘就新蓝图

上世纪50年代始,医院正式更名为“河南省人民医院”,并一直沿用至今。冠以“人民”二字,简洁表明河南省医的服务定位与责任担当。岁月沉淀,医院的临床服务能力和公益性自不用言说,业内外皆有见证。
时间推移,新医改提上日程,医院亦趁势求变,开始将内生增长与外延发展均纳入规划。近几年,医院更是提速变革,持续扩大辐射力,谋求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而且,这一点在过去一年中表现尤为强劲。

基于医院的发展现状和行业趋势考虑,素来低调果敢的顾建钦一上任,便提出“人才、学科、互联、智慧、健康、服务”的全新发展战略,突出以“压减床位规模、调整学科结构、提升质量效能、优化全程服务”为重点举措。

十二字箴言并非口号。

内涵建设始于人才蓄能。对外引进人才方面,医院面向全球招聘,而且出手阔绰。对于一些高端人才,医院除给予60-80万元的年薪待遇外,还会拨付足额科研经费并配备团队,甚至帮助解决住房等一系列问题;对于内部人员的培养,则选择实施“23456人才工程”,即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才,从20多岁到60多岁,制定不同的激励措施,充分发挥各级人才的能动性。

这一做法主要源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加码大医院诊治疑难急危重症的处理水平,比如手术级别构成中三四级手术占比已达67.8%;二是为帮助基层医院持续提升服务能力留出人员空间。

熟谙医院管理之道的人士都清楚,有了人才,学科发展自然会底气十足。基于此,医院创新性对学科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谋求质量效能双提升。具体的做法是,医院启动了“66508工程”,即6个院中院(2个已经确定),6个中心,50个亚专业和8个平台科室(比如遗传)。

其中,对于有特色且市场需求较大的学科,医院更是鼓励相对独立发展。2016年9月12日,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开诊,在河南省医的领导下相对独立运行;时隔一周,经河南省卫计委批准,河南首家生殖专科医院“河南省生殖医院”依托河南省医正式挂牌成立;又过两日,河南省医承建的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主体结构封顶,预计2017年9月试运行。此外,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揭牌成立,河南省人民医院糖尿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高血压医院、河南省国际医疗中心、平原示范区医院、公共卫生医学中心正在加紧规划建设。

至此,医院学科格局新定,集团化宏图初显。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医院床位规模的迅猛扩张。“今年的工作重头戏之一就是缩减床位规模。比如,新开的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原规划床位202张,重新设计后压缩至100张。”该院副院长刘广芝向健康界表示,大医院扩大规模已经不合时宜,应明确功能定位,聚焦疑难杂症的诊治。

而这种功能的定位,无疑要通过信息化引领下的分级诊疗平台来实现。

谈及信息化建设,不得不说该院的一大亮点:成立于2015年11月的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医学中心。该中心以“互联、智慧、健康、服务”为核心,全面依托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协同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双向转诊、远程教育、学科联合以及质量控制等工作,探索构建“分工明确、覆盖广泛、资源共享、互联智慧、服务同质、便民利民”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仅从双向转诊方面来看,截至2017年2月10日,医院通过该平台实现上转、下转患者1892例。

关于该中心的成立,还有一段故事。2015年9月,履新不久的顾建钦参加上海的一个全国分级诊疗会议,敏锐地预感到医院信息化发展对分级诊疗的巨大作用。会议刚结束,便给同去的信息中心主任、医务处处长和医疗发展部主任分配任务,而且只给一周思考和讨论方案的时间。这一决策直接导致本文开头提及的可观效果。

分级诊疗驶入快车道

大型医院作为龙头医院,就应该有一定的辐射能力。这句话显然已经成为该院管理层的共识,而分级诊疗实施成效无疑是最佳注脚。

时至今日,在遵照“平等自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提高”原则的前提下,河南省医已经牵手省内17家市级医院和108个县(区)111家县级医院,全面铺开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网络。在该院相关负责人看来,制约分级诊疗制度落地的核心问题是基层服务能力没有提升上来。而且同样重要的是,上下级医院之间没有联系,体制和机制不通畅。“解决互联互通和基层医院服务能力提升这两个瓶颈,恰是我们医院在当下变革形势中的姿态与责任。”

细化到实操层面,信息化可谓是不错的路径选择。按照医院的发展规划,互联智慧分级诊疗体系构建成为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其中,互联就是通过省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医疗、教学资源以及患者病历共享;智慧则是在信息互通的基础上,利用多种手段实现更加精准、便捷的诊疗服务。

无论是互联网+医疗,还是医疗+互联网,其实互联网技术只是开放式平台,把院内信息和院外信息打通,才是关键。现在很多移动医疗企业和一些医院在做的预约挂号和检查结果查询等,实际上还是停留在医疗的边缘,并没有真正介入到医院的核心业务。

鉴于此,河南省医的做法更为先进务实,首先从技术上实现突破,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在已经合作的111家医院中实现医院数据的分析与信息系统的打通。仅以重症监护室为例,数据的传输包括心电呼吸机、病历及各种实验室的检查报告全部授权。

第二,实现软视频的会诊,即移动端的远程,不再需要固定在传统的远程会诊室内操作。

第三,实现病理切片的高效远程会诊。医院的病理科室每天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值班,24小时监视。一般基层医院上午发出请求,下午便可返回检查检验结果。

上述举措表面上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基层医院的意愿与经济能力便是第一道关卡。河南省医的管理者们充分察觉到了这个问题,为基层医院(县级)免费配备硬件服务设施。除提供高清病理切片扫描仪、前置机、防火墙、视频支架、显示器、主机、遥控器、拾音器、10倍摄像头和应用软件一套外,还承担网线部署、端口开发等费用。同时,向社区及乡镇卫生院赠送视频终端、前置机、防火墙、远程心电等设备。
对于这一点,医院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没有给基层医院增加任何负担,而且该院会诊的病人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例收费,全都免费。

外延与内涵双线并行。为了敦促医院自身信息化发展提速,医院还专门召开了信息化启动大会,要求所有中层以上全部参加。

百年精神传承

高歌猛进的河南省医科技与人文并存。1904年建院至今,已走过113年风雨历程。“仁爱 博学 严谨 卓越”这一精神,一代代人传承不息,并不断融入更多人文智慧。

人文的服务理念体现在每一处细节。比如,院内所有卫生间配有卫生纸和洗手液;不定期邀请国内人文大家全院授课;在门诊区、检查区和手术等候区推出“千杯送温暖、杯水递真情”免费送茶水服务;每天发出4趟往返于该院西住院部北广场和郑州火车站的“爱心直通车”,而且每辆车专门安排一名随车服务人员,以便提供健康指导、车次信息查询和协助购票等服务。

折射河南省医品质的案例不胜枚举。新时期重新提炼医院的内涵,自然需要花费一些心思。不过,好在医院发挥“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宗旨多落在实处,有道可循。经过共同商议,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七个省医”文化建设,即人文省医、书香省医、青春省医、责任省医、幸福省医、和谐省医、廉洁省医。

无论百年精神传承中如何锐新,医疗的本质终究要回归人的健康。“我们医院未来将不断强化大健康理念”,顾建钦的这一提议深受其他管理者和员工拥护。据悉,受医院当前缩减床位规模战略影响,此前已经两易其稿进行规划设计的新建院区作罢,将参照国际先进经验,建成一个以健康宣教与健康运动为主题的大健康文化广场。
按照规划,河南省医将集医疗、康复、养老、养生、应急处置、慢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一体,随时随地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更优质化、人性化、多样化、持续化服务。“过去都是以疾病为中心,现在我们强调患者至上,以健康为中心,大健康时代即将来临。”顾建钦对未来充满期待。
来自: 健康界 ;白佚名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