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河南健康 健康快讯 查看内容

河南省人民医院:20条服务举措让分级诊疗落地

2017-7-7 21:50 |原作者: 吴庆敏 | 评论: 0|来自: 健康界

摘要: 患者突发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通过基层的滑县人民医院接到求救信息后,通过航空救援的手段,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及时实施“全脑血管造影+动脉瘤栓塞术”。2017年5月9日,一个突发脑卒中患者,因为其救援手段的不寻 ...

患者突发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通过基层的滑县人民医院接到求救信息后,通过航空救援的手段,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及时实施“全脑血管造影+动脉瘤栓塞术”。2017年5月9日,一个突发脑卒中患者,因为其救援手段的不寻常,引发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通过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协同平台,联络员接到下级医院求助信息后,迅速向医院反映,互联智慧分级诊疗体系、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空地互联网救援体系“三合一”体系迅速启动,患者转危为安。患者接受手术、病情稳定后,省医又派出急救车,护送患者回到滑县人民医院康复治疗。

这是一个完整的利用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平台、最迅捷的航空救援工具,以实现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之间合作的经典案例。

2015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正式启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先后与河南省17家省辖市级医院、108个县(区)的111家县级医院签署“互联智慧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协议,并从2016年1月开始落实20条服务举措。

17家省辖市级医院、108个县(区)、111家县级医院,以河南省人民医院为原点,辐射开来,构成了一张分级诊疗服务建设大网。河南省人民医院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中的定位是什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采取了哪些措施?健康界近日走访了河南省人民医院。

精准定位

在“互联智慧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中,河南省人民医院有着精准定位,依托自身优质医疗资源优势,努力打造以河南省人民医院为龙头、以市级医院为区域中心、以县级医院为基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网底的“金字塔”型医疗服务体系。

如何起到龙头作用?河南省人民医院自有规划。正如河南省人民医院院长顾建钦所言,重点在于发挥在医学科学、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逐步减少慢性病、常见病等普通门诊,过渡到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为主的诊疗模式。

量身定制20条服务举措

为切实做好分级诊疗服务,河南省人民医院量身定制了“服务基层20条举措”,如专家坐诊日、专家手术日、专家多学科会诊日、省医患者向下转诊日、专家健康讲座日、专家多学科会诊日、专家质控管理日等。这些举措以特定服务日的形式贯彻,每月落实一次。

以专家多学科会诊日为例,“河南省人民医院目前有十几个科学团队,比如胃肠道肿瘤多学科团队,生殖方面多学科团队。应基层医院的需求,我们会派出多学科团队,采取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指导和会诊。在线上,河南省人民医院一般通过提问和问答的方式,解答基层医院提出的问题;在线下,派出专家直接到基层医院行多学科会诊。”河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张连仲对健康界说:“这样一来,提高了基层医院疑难疾病的诊断和间接突破。”

双向转诊是分级诊疗制度中重要的一项,之前双向转诊面临着上转容易,下转困难的处境,为解决这一问题,河南省人民医院设立了向下转诊日,专门设定一周或一个月的特定一天把住院进入康复期的患者按照程序进行评估,把符合条件的患者下转到协作医院。“通过同质化的培训,质量控制,患者乐意下转到协作医院进行后续治疗。”张连仲说道。为方便患者下转,河南省人民医院采取了多项举措,如专门派车护送患者,与第三方公司合作的模式接送患者。“这种做法受到了患者的欢迎。”

在河南省老干部康复医院门诊楼五层,河南省人民医院成立了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为一体的河南省人民医院延伸病房。当健康界问道为何建立延伸病房时,张连仲说道:“主要解决那些需要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继续康复治疗的患者或不愿转诊到当地医院的患者。”这样做一来可以缓解三级医院床位紧张的压力,二是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实际问题。“若在延伸病房一旦发现患者有加重的迹象,我们也会及时将患者转回到河南省人民医院,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在2016年4月15日召开的河南省医院协会医院分级诊疗管理分会成立大会上,张连仲当选为首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也成为“医院分级诊疗管理分会”主委单位。谈到分级诊疗管理分会的成立,张连仲有些激动,他认为分级诊疗管理分会的成立意义深远。“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可以为分级诊疗机构出台一些学术方面的制度、条例和规范,此外,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将基层医院、各级医院的要求、诉求总结出来,反馈给政府有关部门,还可以将医疗行业和相关的产业结合起来。”

5条措施让举措真正落地

1.建立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医学中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更好开展分级诊疗服务工作,河南省人民医院建成了“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医学中心”,医学中心下设一个办公室和五个分中心——远程控制中心、分科调度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质量控制中心、学科联合中心。其中在远程控制中心,河南省人民医院还设立国际部、国内部和院内部。依托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协同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双向转诊、远程教育、学科联合、质量控制”等工作和学习,推动实现区域级医疗“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就医新格局,并将数字医疗、智慧互联的应用模式真正落地。

2.推行“院领导分区协调+首席学科专家负责+联络员对接服务”体制

与108个县(区)、111家基层医院开展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分布之广,河南省人民医院是如何做的呢?据张连仲介绍,院领导实施了分院包配原则,每个院领导分片管理,负责协调所属协作医院的主要工作。

河南省人民医院还设置了首席学科专家负责制,共有110名病区主任被协作医院聘为首席学科专家、名誉院长或副院长,“这也是应基层医院的要求,每月这些病区主任至少要开展一次帮扶活动。”张连仲说。除了首席学科专家、名誉院长外,河南省人民医院还在每个协作医院配置了一名联络员。这样的工作机制,保证了20条服务举措的顺利实施。

不仅与地市级、县级协作医院信息互联,河南省人民医院还与梅奥诊所、UCLA(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和对口支援单位(新疆建设兵团红星医院)实现互联互通。

3.建设96165综合服务平台

为了与协作医院的互联互通,河南省人民医院除了在线上建立了一个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协同平台外,还重点建设了一个“96195”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拨打‘96195’可以实现河南省人民医院院前、院中、院后所有的服务。”张连仲说。

院前的预约挂号、预约转诊、病床的安排、预约检查等等一系列的工作通过拨打“96195”可以实现。河南省人民医院购买了第三方服务,在院中的陪检、导检、病人的接送和检查安排都可以通过第三方服务人员实现。院后的服务调查、投诉等可通过微信、短信形式发送到“96195”综合服务平台。

4.实施“三固定”模式

怎样提高与协作医院的工作效率也是河南省人民医院考虑的问题。为此,医院实施了“三固定”模式。一是固定医院,每个月的哪天去固定的几家医院;二是固定时间,在固定的一天里去哪些医院;三是固定专业,固定专业的专家哪天去哪家医院。

“实施‘三固定’模式便于基层医院的对外宣传,方便患者就医;此外,还有利于基层医院医生业务能力的提升和学习。”

5.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估

为更好落实分级诊疗工作,河南省人民医院规定,必须每个月至少一次与基层医院对接,将20条服务举措真正落地。为了保证监督和执行,医院建立了一套绩效考核和评估机制,兼顾院内和院外。

院内主要是对各科室的一些指标进行评估,而院外则是基层医院的评估,“联络员也进行评估”。两者结合,从而将举措落实。

就医格局得到改善

在“互联智慧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带动下,河南省人民医院还先后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取消成人门诊输液、开展日间手术、开通爱心直通车、组建航空医疗救援网络等措施,助推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打通上下联动,为百姓看病就医带来了真正实惠。

截至2017年5月31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在协作医院中,共义诊患者37710人次,查房31551人次,疑难病会诊9298人次,示范手术1303台,教学培训2090场,异地随访患者128例,在111家县级医院、10家地市医院进行了质控管理和合理用药指导。此外,还开展远程会诊4869例、远程心电16294例、远程病理12123例、远程影像95例、远程手术示教20场、远程麻醉示教16场。
来自: 健康界 ;原作者: 吴庆敏 白佚名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