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河南公益 公益资讯 查看内容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河南农大牧医志协再赴15年支教路

2019-7-12 11:05 |原作者: 马翊恒 | 评论: 0

摘要: (团队成员正在前往马家村) 曲折坎坷的小路、灼灼烈日的酷暑、扑卷而来的黄沙……几经辗转,马家小学的模样逐渐清晰在志愿者的视野当中。7月6日,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牧医志愿者协会传承15年支教路,历时7 ...

(团队成员正在前往马家村)

        曲折坎坷的小路、灼灼烈日的酷暑、扑卷而来的黄沙……几经辗转,马家小学的模样逐渐清晰在志愿者的视野当中。
7月6日,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牧医志愿者协会传承15年支教路,历时7个多小时,跨越300多公里,奔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马蹬镇马家村马家小学,为留守儿童撑起成长的蓝天。

初见,我们的故事开启
        马家村,这个位于南阳市边缘的小村落里,由于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导致当地教育资源十分有限,人均受教育程度低。而多数家庭中的青壮年为了提高收入选择外出打工,使得这里的留守儿童现象也较为普遍,通常只有爷爷奶奶来照顾孩子。

(孩子们和家人来到“招生处”报名)

        据悉,今年已经是牧医工程学院志愿者协会开展支教活动的第十五年了,赶到马家小学的时候,队员们受到了校长的热情迎接。“真好,你们可算来了,孩子们都等不及要见你们呢!”听到校长这番话语,队员们备受感动,肩上的行李仿佛也轻了许多。
团队成员没来得及休息,便摆开桌椅开始了这次暑期支教的报名登记工作。不一会,三五成群的孩子们便拽着家人的手向队员们的“招生处”接踵走来,孩子们渴求知识的可爱模样让队员们更暗自坚定了克服困难、为爱奉献的信念。
        伴随着夕阳西下,支教的报名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而志愿者与孩子们之间的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我想把更多的给你
        支教第一天,志愿者们初次体验当老师,便很快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课堂上,孩子们一字一句的跟随志愿者大声朗读着。这首简短通俗的《苔》,是志愿者送给孩子们的第一份礼物,“小老师们”希望通过这首诗让孩子们懂得不甘平凡的道理,哪怕暂时身处黑暗,也不放弃绽放的梦想。

(志愿者为孩子们上语文课)

        “我喜欢跟大哥哥大姐姐们在一起,他们就跟孙悟空一样什么都会,教我们算术、英语、古诗,还带着我们叠了千纸鹤!”放学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跑到家长身旁,带着满脸兴奋描述起他们的“新朋友”。此刻,孩子们的热情与天真让志愿者们忘记了劳累,忘记了炎热,心中满是幸福与感动。

点滴,热泪盈眶的触动
        在支教生活的第四个清晨,或许是因为连续几天的劳累,刚张开双眼,一股剧烈的疲惫感便向志愿队队员高一雯袭来,强忍着头晕脑胀走到教室门口,她看着朝气蓬勃的孩子们一个个走进教室,感觉身体仿佛也不那么难受了。这时,班级里最活泼的小女孩来了,径直冲到队员高一雯面前。在高一雯的印象里,这个孩子一直以来都特别活泼,有时上课也喜欢捣乱,不太听老师的管教。孩子扑过来抱住队员,问:“老师,你怎么了?”“老师没事啊。”孩子伸出小手摸摸队员的脸,说:“老师看起来不太开心啊,老师是不是不舒服啊?”
那一刻,孩子突如其来的关心竟让志愿队队员高一雯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一时间感到不知所措,一时间她红了眼眶。孩子捧着她的脸亲了亲,为她擦干眼泪,摸摸队员的头说道“老师亲亲,摸摸头,不要哭了!”
        突如其来的幸福最难得,意料之外的关心最感人。“我也没想到,一直以来最调皮的孩子,在那天给了我最深的感动。我总觉得他们太小,所以他们的那句‘老师,您怎么了?’让我无法抑制在那一刻的热泪盈眶。”志愿队队员高一雯回忆道。

(志愿者为孩子耐心讲解)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支教之路没有终点,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半个月的支教时光说不上长久,却将在志愿者与孩子们点滴的记忆中化成永恒。(文/马翊恒)
原作者: 马翊恒 豫民网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