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水学子三下乡:南水系万千

2021-8-20 13:02 | 评论: 0|来自: “天河汤汤,润物无声”实践队

摘要: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规模最大、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战略性建筑,是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北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重大示范工程。水是生命之源,为了更充分地了解南水北调工程,7月12日至7月20日 ...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规模最大、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战略性建筑,是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北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重大示范工程。水是生命之源,为了更充分地了解南水北调工程,7月12日至7月20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天河汤汤,润物无声”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河南省南阳市丹江口水库和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参观当地工程建设,学习南水北调精神,积极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构筑中华“生命线”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需要。华北区域内21条河流,90%已经渐渐干枯。由于地表水的严重缺乏,用水只能取之于下,华北平原每年超采地下水60多亿立方米。长期超采,地面塌陷、河流干涸等生态现象接踵而至,对民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于是,经过50年规划论证、10多年的建设,201412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调来了生命水,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紧张局面。实践队员在丹江口水库展览馆了解到,河南省依托南水北调构建了长约1000公里的蓝色“大动脉”,纵贯南北,连接起一纵四横的水网体系。

 

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妍月 供图

   据我的队员回忆,在他家乡大旱那年,水库的水位持续下降,街道旁的洗车行业也都关上了门,街道里开始限制用水,每个人心中都有了一些焦虑和不安。但自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线,水库中的水位线开始逐渐上升,居民用水量得到了高幅度的提升,解决了当地的水资源难题。

严格把关“新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关键在水质。“会不会调过来的水不能正常使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之初,这样的质疑不断。而当我们的实践队员来到丹江口水库的岸边时便立即打消了这样的质疑。

  凉爽的风徐徐吹来,为炎热的夏日带来生机,河水清澈见底,阳光映在水面上反射出金色的光。这便是南水北调工程水质的最好体现,为保护中线丹江口“一库清水”,国务院先后批复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北京和天津分别实施对口支援湖北、河南和陕西“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通过规划实施,建成了大批工业点源污染治理、污水垃圾处理、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促进生态隔离带建设,基本实现了水源区县级及库周重点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全覆盖,使入库河流水质改善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不断增强。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丹江口水库及陶岔取水口水质始终保持在lI类水质以上。

 

图为丹江口水库清澈见底的岸边。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跃辉 

习近平主席对南水北调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南水北调工程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基础设施,要加强管理,再接再厉,确保工程运行平稳、水质稳定达标,优质高效地完成后续工程任务,促进科学发展,造福人民群众。

建设民生“新气象”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贯穿五个省级行政区。为了建成这个浩大的工程,沿线40多万移民搬迁,习主席也对这些人民的无私奉献表示高度赞扬。

我们的实践队员也来到了南水北调主题公园进行参观,公园秉承“活水丹心,环流绿肺,丹江口园,生态之路”的设计理念,是一个具有调水工程纪念意义和“水”文化内涵,集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生态体验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山水生态主题公园。

公园内的建筑风格独特,高大巍峨的牌坊展示了非凡的气派,通体灰白的石柱又增加了厚重和庄严,古朴雅致的风格充满了汉水韵味,牌匾上赫然四个大字“汉水丹心”显示出丹江口人民的决心与毅力;景色秀美,绿树成荫,可近距离接触汉江,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魅力。

根据园区工作人员介绍:“园区模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线路,依山就势串联起来,将沿线12个受水区知名景点一线串珠。按版图位置分布和一定比例微缩复制,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可以使游客在游览的同时,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南水北调工程的伟大和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内涵。”听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后,实践队员穿过草木丰茂的小路,来到汉江边上,近距离感受南水北调工程的。

在公园中散步的一位市民激动的与我们分享:“南水北调工程开展之后,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好了,生活水平也比之前有了很大提高,体会到了党和国家对人们生活的关心。”听完市民的叙述,队员们发自内心地为党和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伟大点赞。

来自: “天河汤汤,润物无声”实践队 ;河南省大爱郑州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