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呈现:
1、志愿服务沟通概述 沟通在志愿服务中的作用 提高工作效率:有效的沟通能够确保志愿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准确无误◇避免误解和冲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良好的沟通还能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增强团队凝聚力。 改善服务质量:通过与服务对象的有效沟通,志愿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提供更加贴心和专业的服务。这有助于提升服务质量◇赢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和支持。 增强志愿者满意度:良好的沟通不仅能帮助志愿者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还能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认可,从而提高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这对于保持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至关重要。
志愿服务沟通基本原则 在志愿服务沟通中,有一些具有普遍性、共同性、指导性的规范原则:尊重的原则、真诚的原则、宽容的原则、从俗的原则、适度的原则。
沟通的要点 尊重与倾听:在沟通过程中,志愿者应始终保持对服务对象的尊重,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促进双方的有效沟通。 清晰表达:志愿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应尽量做到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复杂的术语。这样可以确保对方能够准确理解自己的意思,避免产生误解。 积极反馈:在沟通过程中,志愿者应及时给予对方积极的反馈,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贡献。这有助于增强对方的信心和动力◇促进双方的合作与交流。
志愿者沟通技能 手势:声线包括语调、音量、清晰程度及流畅程度。语调要恰合,并且高低抑扬,给人有亲近感。音量要适中,不要过于大声或过于细声:大声令人有凶恶的感觉;过于细声令人听得困难。说话尽量要清晰及流畅,不要过于简略或含糊。 声线:人与人之间维持距离的远近,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场合或熟悉程度有不同的距离标准。可分为亲密距离、私人距离、社交距离。一般情况下,服务距离为0.5~1.5米,展示距离为1~3米,引导距离为1.5米左右,待命距离为3米以上。 距离:说话时可以适当地配合手势的运用,加强内容表达和感染力,不过要注意手势运用要自然,不要太夸张。不经意的咬着指甲、要玩笔等可表达出坐立不安的情绪。紧张的人会手握拳,或扳折手指关节等。
非语言沟通技巧 非语言沟通技巧:非语言沟通技巧包括面部表情、身体距离、姿势、动作、眼神、声调音量、仪表服饰、身体接触,甚至你所布置的环境等。 面部表情:面部和眼睛是身体上最易引起注意的部位、是非常复杂的表情管道。与人交往时◇面部表情宜生动有吸引力,并要配合说话内容◇而笑容亦是面部表情重要一环◇一个友善的笑容,表示愿意与人交往。别人接收了这个友善的信息后,也较愿意接近并与你交往。 眼神接触:如果你避免注视某个人,别人将猜测你是焦虑的,不诚实的,或正感兴趣于你的眼神看着的事物。眼神交流过多,如瞪视,会令人很不自然。适当的眼神接触是敬意和注意的有力象征。眼神接触能有力地表示出你的态度,如尊重、服从、胆怯、忿怒,亦是开放话语的重要技巧。眼神接触要自然,不要过频密或逃避眼神、或以敌视的眼望着对方。与人交流时不需全时间望着对方眼睛,可不时转移至对方面部的其他地方,例如:鼻、额头等。这样会较自然。 身体姿势:身体姿势可以显示出你希望和别人有什么样的交往关系、对方所说的事你有没有兴趣等。双手交叉或双腿交叠得太紧,都是封闭式的姿势,显示紧张的心绪或没有兴趣和别人交往;双手不交叉,双腿交叠而方向指向对方或微微张开,都是开放式的姿态,这些姿势被理解成你精神放松,而且愿意和别人保持交往;面向别人并向前倾斜是非常重要的姿势,显示敬意和投入。
志愿服务沟通要点﹣微笑 保持微笑:微笑,是人类最美好的形象;因为人类的笑脸放射着温暖、自信、幸福、宽容、慷慨、吉祥等。 心理学家分析,当我们看到一张笑脸时,我们的大脑神经就受到指令,指挥面部肌肉展示微笑,因而,会以微笑来回馈对方。
尊重与礼貌的重要性 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在进行志愿服务时,应尊重服务对象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避免因文化差异面产生的误解或冲突。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是建立良好沟通的基础。 礼貌待人,展现专业形象:志愿者在与服务对象交流时,应保持礼貌,使用文明用语,展现出好的个人素质和专业形象。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魅力,也能增强服务对象的信任感。 注意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在沟通中同样重要。志愿者应注意自己的姿态和表情,确保传达出积极、友好的信息。
有效倾听的艺术 给予充分的关注:在与服务对象交谈时,志愿者应给予对方充分的关注,避免心不在焉或打断对方讲话。通过眼神接触和点头等方式,表达对对方话语的重视。 理解而非评判:听取对方的意见和感受时,志愿者应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接纳,而不是急于评判或反驳。这样可以更好地建立信任关系,促进有效沟通。 反馈与确认:在倾听过程中,适时地给予反馈,如复述对方的观点或提出相关问题,可以帮助确认自己是否正确理解了对方的意思,同时也能让对方感受到被重视。
2、志愿者与团队的沟通 团队协作中的沟通策略 定期召开会议:为了保持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畅通,志愿者团队应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工作进展、分享经验心得等。这有助于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团队内部应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鼓励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意见和建议。通过定期收集和分析反馈信息,可以不断优化团队运作模式◇提升整体表现。 强化团队凝聚力:除了工作上的沟通外◇志愿者团队还应注重非正式场合的交流◇如组织团建活动、开展兴趣小组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增进成员间的感情◇增强团队凝聚力。
解决团队内部冲突的方法 识别冲突根源:当团队内部出现冲突时,首先需要识别冲突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价值观不同、资源分配不均还是其他因素引起的。只有找到问题所在,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 采用协商解决方式:在处理团队内部冲突时,应尽量采用协商解决的方式,邀请各方代表坐下来共同探讨解决方案。通过平等对话和妥协让步,往往能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寻求外部支持:如果团队内部难以自行解决冲突,可以考虑寻求外部支持,如请上级领导介入调解或邀请专业咨询机构提供指导。外部力量的介入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解决团队内部冲突 开诚布公的沟通:面对团队内部的矛盾,鼓励成员坦诚相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避免误解和猜疑。 寻悦共同点:通过讨论和协商,找到团队成员之间的共同目标和利益,促进团结合作。 调解与协调:当冲突难以自行解决时,寻求第三方的帮助进行调解,确保问题得到公正合理的处理。
3、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 提高沟通效率的策略 明确沟通目标:在与服务对象沟通前,志愿者应明确沟通的目标和期望结果,以便在交流过程中有的放矢,提高沟通效率。同时,也要注意灵活调整沟通方式,以适应实际情况的变化。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为了使服务对象更容易理解,志愿者在沟通时应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过于专业或复杂的术语。同时◇要注意语气平和◇避免给对方造成压力。 利用视觉辅助工具:在必要时◇志愿者可以利用图片、图表等视觉辅助工具来辅助说明问题◇帮助服务对象更直观地理解信息。这不仅能提高沟通效果,还能增加互动性◇使沟通更加生动有趣。
与服务对象的沟通技巧 建立信任关系:志愿者可以通过主动问候、微笑和眼神交流等方式,向服务对象展示友好和真诚的态度,从而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这有助于后续的沟通更加顺畅和有效。 了解需求与期望:志愿者应主动询问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期望,了解他们的背景和情况。这有助于志愿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服务,满足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 解决问题与反馈:当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志愿者应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并及时向服务对象反馈处理结果。这有助于增强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促进双方的良好互动。
建立信任关系 尊重与倾听:在与服务对象交流时,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感受和意见,耐心倾听他们的问题和需求,避免打断或急于给出解决方案。 表达同理心:通过表达对服务对象处境的理解和同情,建立情感上的连接,使服务对象感受到被理解和关心。
清晰表达: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确保服务对象能够清楚地理解你的意图和信息,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复杂的表达方式。
建立信任关系的方法 展现真诚的态度:志愿者在与服务对象交流时,应保持真诚的态度,不夸大事实,不隐瞒真相。真诚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关键,能让服务对象感到安心和放心。 积极回应需求:当服务对象提出需求或问题时,志愿者应及时回应,并尽力提供帮助。即使无法立即解决,也应给予合理的解释和建议,表现出对服务对象的关心和支持。 保持耐心与同理心:在面对困难或情绪激动的服务对象时,志愿者应保持耐心,尝试理解对方的感受,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支持。耐心和同理心能有效缓解紧张气氛,促进沟通顺利进行。
4、志愿者与其他相关方的沟通 与组织者的沟通技巧 理解与支持:志愿者应充分理解组织者的意图和要求,积极配合和支持组织者的工作。这有助于维护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志愿服务项目的顺利进行。 提出建议与反馈:志愿者应勇于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帮助组织者改进工作方法和服务质量。同时,志愿者还应及时反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便组织者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维护形象与声誉:志愿者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维护组织的形象和声誉。这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共同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与媒体的沟通 准备充分的信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和数据◇确保信息准确无误◇避免误导公众。 控制发言内容:注意言辞的选择◇避免发表可能引起争议或误解的言论,维护志愿者形象。 建立良好关系:与媒体保持良好的互动◇定期向他们通报志愿服务项目的进展和成果◇争取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
与媒体沟通的注意事项 了解背景的信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志愿者应提前准备好相关信息,包括项目背景、主要成果、未来计划等。同时,也要准备好应对可能的问题和质疑,做到心中有数。 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面对媒体记者的提问时,志愿者应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避免夸大其词或避重就轻。即使遇到敏感话题,也应坦诚相待◇展现透明度。 注意言行举止:在与媒体交流的过程中◇志愿者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发表不当言论或做出不雅行为。良好的形象不仅有助于树立组织的良好声誉,也能赢得更多支持。
与政府部门的沟通 了解政策法规: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确保志愿服务活动合法合规。 主动汇报工作:定期向政府部门汇报志愿服务项目的进展情况,展示志愿者的工作成效和社会贡献。 寻求支持与合作:积极寻求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合作,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与政府部门沟通的技巧 政策法规的熟知:在与政府部门沟通前,志愿者应先了解相关政策法规◇确保自己的诉求符合法律规定和社会道德标准。这有助于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和成功率。 主动寻求合作机会:志愿者可以主动向政府部门介绍项目的亮点和优势,寻求合作机会。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参与,可以为项目争取更多的资源和平台,推动其健康发展 建立长期联系:与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志愿者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通过定期汇报工作进展、参加相关会议等方式,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为未来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与社区居民的沟通 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通过参与社区活动、举办讲座等方式,增进与社区居民的了解和信任,营造友好的社区氛围。 收集居民意见:主动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为志愿服务项目提供参考。 解决社区问题:积极回应社区居民的诉求,协助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社区生活质量。
沟通技巧口诀 1.抓住重点(沟通主题具体、精简◇; 2.速度适中(不急不徐); 3.保持微笑(伸手不打笑脸人); 4.察言观色(看对方反应调整说话情境); 5.间接指出对方错误(人人都爱面子); 6.善用形容词(增强说话效果); 7.叫出对方的名字与头衔(表示亲切与尊重); 8.以对方擅长为话题(每个人都有引以自豪的成就); 9.分辨混淆字词(如十与四); 10.注意说话礼貌(多说请谢谢等礼貌词); 11.避免滔滔不绝(让对方有说话机会); 12.善听对方的话(能抓住对方的语意与重点); 13.清楚传达讯息(让对方了解有关信息); 14.保持合适的谈话距离(视人际关系亲疏而调整); 15.以自然姿势辅助说话(不装腔作势); 16.低而稳的态度沟通(一般人讨厌高傲者); 17.重述与整理对方语意(对方语意不清时); 18.投入到对方话中(融入对方话题); 19.适时调整音调(引起对方注意); 20.预先计划沟通所需时间(按部就班达到目标); 21.让对方能畅所欲言(营造轻松开放的气氛); 22.提示对方你想要听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愿)。
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原作者: 郑东启 开封志愿者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