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呈现:
课程说明 课题主题:志愿服务发展史简读 课程收获:简要了解全球及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史及其意义 课程大纲:待志愿服务发展史?务发展简史及其意义?
一、如何看待志愿服务发展史? 志愿服务的动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基本要素:聚焦志愿服务的基本要素,理解个体的社会性公益服务特征。 历史的视角: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志愿服务经历了复杂而多样化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现代志愿服务的模式及其影响力。
志愿服务的基本要素 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2017年12月实施) 自愿性:志愿服务是出于个人意愿,非义务、非行政、非强迫性质。 无偿性:志愿者提供的服务不寻求经济报酬,具有非营利性。 公益性:志愿服务维护公共利益,服务,具有社会性 服务性:志愿服务是通过付出劳动和时间来实现的。
看待志愿服务发展史的历史观 人类发展观一全球志愿服务 历史文化观一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治理观 全球观 中国传统观 中国现代观
二、志愿服务发展简史及其意义? 从全球视角:人类发展--志愿服务发展简史--从中国视角:国家建设
志愿服务发展简史 全球(粗) 18-20世纪的三次工业革命,19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性慈善服务。 20世纪初,一战和二战后的国家重建,志愿服务组织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志愿服务国家化和全球化。 21世纪科技智能化工业革命,志愿服务数字化、生活化、智能化和社会创新。 UNV 报告全球年度活跃志愿者约10亿人。 19世纪初、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21世纪、20世纪中期、21世纪 中国(细) 20世纪中,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家建设义务劳动,1963年学雷锋。8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后,出现青年、社区居民和社会人士自发的志愿服务活动。 21世纪,2008年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全国数百万志愿者自发或组织参与救灾和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有研究认为2008年是"中国志愿服务元年"。 .2017年12月实施《志愿服务条例》,2024年4月中办国办颁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志指数调研全国每年活跃志愿者约1亿。
志愿服务发展史简读 志愿服务伴随人类灾难、工业革命和社会变革; 志愿服务从简单体能型劳动,到技术专业服务,再到智能化参与经济社会发展; 志愿者从个体向群体、组织化、专业化,和国家、全球化趋势; 志愿者成为人类发展的可再生资源,志愿服务成为人们的多样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生活方式,全方位参与全球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19世纪慈善服务--20世纪工业化国家和社会服务--21世纪全球人类和平发展公益服务
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志愿者(个体)—志愿服务(团体/组织)—社会价值 (社会/国家/人类)
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原作者: 郑东启 开封志愿者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