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千策悦读】《网络舆情应对技巧》之前言

2025-5-6 07:11 |原作者: 郑东启 | 评论: 0|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摘要: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无远弗届,“人人都是传播者”的舆论生态已颠覆传统认知。曾胜泉在前言中直指要害:忽视网络舆情风险,无异于在信息浪潮中“裸泳”,主动把握舆论主导权已是时代必修课。 传播变局:从“中 ...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无远弗届,“人人都是传播者”的舆论生态已颠覆传统认知。曾胜泉在前言中直指要害:忽视网络舆情风险,无异于在信息浪潮中“裸泳”,主动把握舆论主导权已是时代必修课。

 

传播变局:从“中心辐射”到“全民共振”

互联网让舆论场从“机构独唱”变为“全民合唱”。疫情期间,政府权威发声凝聚抗疫共识,网民监督推动议题解决,印证了主流舆论引导的关键作用。但碎片化传播也让负面舆情如星火燎原——短视频的情绪化传播、社交平台的裂变效应,使舆情呈现“突发、敏感、多变”特性,任何个体或机构都可能瞬间卷入舆论漩涡。

应对核心:正视、精准、主动的实战逻辑

书中明确反对三种错误姿态:躲避问题的“鸵鸟策略”、慌乱应对的“应激反应”、被动失语的“沉默陷阱”。正确解法是:

正视本质:将舆情视为改进工作的镜子,而非危机标签

精准处置:按舆情类型(政务、企业、公共事件等)定制策略,避免模板化应对;

主动出击:用事实和数据抢占舆论先机,在谣言扩散前构建信息护城河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的核心理念贯穿始终——舆情研究的价值在于“经世致用”,即通过科学应对实现“灭火止损、重塑形象”的实效。

 

结语:人人需要的“舆情免疫力”

在去中心化传播时代,小到个人言行、大到机构决策,都可能成为舆论焦点。《网络舆情应对技巧》揭示的不仅是方法论,更是一种时代生存意识:唯有主动读懂舆情逻辑,以理性应对取代被动反应,才能在透明化的舆论场中站稳脚跟,让每一次舆情波动都成为提升治理能力的契机。


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原作者: 郑东启 开封志愿者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