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千策悦读】互联网+公益︱NGO2.0公益地图(张强)

2025-7-13 10:39 |原作者: 郑东启 | 评论: 0|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摘要: 公益地图:技术赋能下公益生态的数字化转型探索一、公益组织:地图上的可见性与可信度跃升 在张强的推动下,NGO2.0公益地图(www.ngo20map.com)构建了**全国首个公益组织众包数据库,通过绿色坐标点标记全国超27,00 ...


公益地图:技术赋能下公益生态的数字化转型探索

 

一、公益组织:地图上的可见性与可信度跃升  

在张强的推动下,NGO2.0公益地图(www.ngo20map.com)构建了**全国首个公益组织众包数据库,通过绿色坐标点标记全国超27,000家公益组织。针对草根组织“缺资金、缺技术、缺传播渠道”的痛点,该平台允许机构自主发布项目动态、活动图片及媒体报道,形成立体化展示窗口。例如陕西铜川爱心联盟通过地图曝光,成功突破地域限制吸引跨省资源。张强团队进一步开发NGO评级数据库,从机构业务范围、专业能力、活跃度等维度建立企业CSR视角的评估体系,使“好组织”的标准可量化、可验证。哈尔滨市助老志愿者协会因运营透明度获评B+级(全国第40名),成为区域性标杆。

 

 二、企业社会责任:技术驱动的跨界资源精准匹配  

公益地图的橙色坐标点专门标注企业CSR项目,构建了供需双向对接的“公益百合网”。张强提出“本地企业对接本地组织”模型,通过缩短地理与社会距离提升合作效率。典型案例包括2014年成都Legend-Star商业挑战赛:学生团队通过地图筛选四川留守儿童心理关爱中心,促成万元捐赠。2016年,张强联合商道纵横升级数据库,新增“定制化咨询匹配服务”,企业可购买公益组织详细评级报告。这种创新模式使CSR经理人能快速识别符合其战略的“靠谱、小而美”的公益伙伴,降低合作试错成本。

 

三、社会公众:场景化公益参与的普及化  

对公众而言,公益地图是身边的公益指南针。用户可通过地理位置或兴趣领域(如支教、动物保护)检索组织信息,解决“旧衣物捐赠无门”等高频需求。张强团队将“众包理念”延伸至公众参与:公众既是信息使用者,也是数据贡献者。通过省级区域地图联合运营(如湖南群英会、陕西妇源汇),实现本地公益生态的“自生长”——公众可实时更新社区公益资源,形成动态民生服务网络。

 

四、增值服务:生态赋能的多维工具箱  

在张强领导下,NGO2.0围绕公益地图构建了完整赋能体系:  

传播服务:在深圳、长沙等地开展新媒体工作坊,覆盖传播策略、视频制作等技能,三年培训超百家组织提升筹款能力;  

勋章与评级:基于地图数据生成组织评级,为公众捐赠与企业合作提供信用背书;  

省级枢纽网络:联合10省支持性机构分权运营区域地图,如湖南群英会推动本省248家组织入驻;  

NGO-CSR对接:在成都、银川举办线下资源沙龙,促成“甜心下午茶”等企业-公益联合项目;  

数据洞察:发布八次《中国公益组织互联网使用与传播能力报告》,揭示传播渠道从微博转向微信公众号等趋势。

 

张强主导的公益地图项目,本质上是通过技术杠杆撬动公益资源流动壁垒。从解决草根组织“可见性”痛点,到构建企业跨界合作的信任桥梁,再到激活公众参与的毛细血管网络,其价值已超越工具层面——它正在重塑公益生态的基础设施。正如其在2022年数字化转型论坛所言:“数字化未必是公益事业的完整未来,但没有数字化,公益事业未必有好的未来。”。这一探索证明,当技术理性与公益初心结合,将催生更透明、高效、普惠的社会创新图景。

 

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原作者: 郑东启 开封志愿者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