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5|回复: 0

[郑州] 新联学院马伟伟:由全国制图大赛选手蜕变为老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5 23: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伟伟正在手工制图
   中新河南网郑州12月25日电 (记者 王登峰 通讯员 李宁) 在第七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获得团体一等奖。新联学院机械工程系的马伟伟老师,经历了从参赛选手到指导教师的蜕变,同时见证了新联学院机械工程系连获佳绩的辉煌历程。
  从2011年至今,新联学院机械工程系连续四年参加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共获得个人一等奖16项,个人二等奖17项,团体二等奖两次,团体一等奖一次。该系取得的如此骄人的优秀成绩,在全省甚至全国高校内成为了一个焦点话题。
  “2011年第一次参赛的时候,因为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水平,想着能拿奖就不错了。”回想起第一次参赛,马伟伟至今记忆犹新。比赛结果公布时,他和工业设计专业的刘秋平、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李强等三名同学获得大赛一等奖,另外一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常谜同学获得二等奖。第一次参赛便取得如此可喜的成绩实属不易,并且为以后的比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12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在上海东华大学举行。比赛前,马伟伟和他的团队积极备战。当时,摆在马伟伟面前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上一届的主力队员因为要考研,离开了团队,而且新联学院之前没有参加过计算机绘图,这是是整个团队的短板。“问题出在操作上,绘图的思路是有了,但是在软件上实现起来有难度。”马伟伟说,“我自己在网上找教程学习,然后再教给他们。”暑假,其他学生都在休息的时候,马伟伟带领着队员们在实验室里绘图,一坐就是10个小时。辛苦的付出没有白费,这次比赛中,新联学院代表队参加了尺规绘图和计算机绘图,马伟伟获得个人全能一等奖,其他选手分别获得尺规绘图一等奖和个人全能二等奖。
  2013年之后,积累了几届参赛经验的马伟伟逐渐从一个“参与者”转变成“管理者”,开始和带队老师一起组织学生学习、备考。“那一年我已经可以独立学习了,其他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我一般都能给他们解决。前两届参赛的时候,我只担心自己考不好,之后,我要求自己拿全能一等奖,这个仅仅是最低底线,我要让我的团队发挥到最好!”当时,马伟伟给每个人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对比较特殊的人给予特殊的照顾。队员小刘,手工和计算机绘图跟其他队员都有不小的差距,有时候他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题目,有时候,完成了题目但是没有达到要求,马伟伟对他最为关照。除了正常的训练之外,马伟伟经常单独辅导小刘,给小刘“开小灶”。马伟伟说:“大家都知道木桶原理吧,团队的整体成绩并不取决于最强的,而是取决于最弱的那个!”在2014年全国比赛中,小刘的尺规绘图和计算机绘图都拿了一等奖,最终获得个人全能一等奖。
  毕业之后,马伟伟顺利留校,他比以前更加沉稳,更具有全局观念。有个参赛女生想中途放弃,大赛开始前一周,态度特别消极。马伟伟就劝她道:“我们是一个团队,少了一个人,总分就会缺少五分之一的分数。”最终,该队员没有放弃,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4年8月,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比赛当天,有一名队员发挥失常。这名队员在平时训练中相当下功夫,尺规绘图比赛时主视图选取错误,极有可能影响成绩。马伟伟非常担心他有情绪,怕他有什么想法。午休时,马伟伟要求队员们不讨论上午的考试情况,以免影响下午的发挥。队员们调整心态,沉着应战,最终取得了团队一等奖的好成绩。
  在民办高校中,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的成绩遥遥领先,参赛队员们并没有骄傲自满。马伟伟说:“我担心现在的学生忽视我们跟其他学校的差距,所以经常让队员跟其他学校的选手交流。在2014年的比赛中,我特意安排我们的队员跟郑州大学代表队住在一起,因为他们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强。除了比赛本身,队员们还能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学习到比赛之外的东西。”
  成功没有捷径,只有刻苦的训练、长久的坚持。马伟伟对记者说:“要说我们的优势在哪里,那就是我们合理的梯队建设和科学的训练方法。以老带新、口传心授,让高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的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另外,我们在集训中,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第一周熟悉绘图技巧,第二周学习表达方法,第三周将表达方法灵活运用,第四周进行专项训练。这也称得上是‘新联模式’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