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条中华鲟正在一个宽大的水池内游弋
□首席记者刘广超文图
本报漯河讯前日大河报A08版以《沙河里打捞出中华鲟?得等专家来“会诊”!》为题,报道了漯河市区沙河里发现“怪鱼”、到底是中华鲟还是俄罗斯鲟难以定论的事件。文章见报后,数千家网站、微信公众号纷纷转载,引发上万人议论纷纷。
放生者称 是条野生中华鲟!
一“鱼”激起千层浪。昨日记者从百度搜索中看到,大河报刊登的这篇文章,已被数千家网站转载逾10万条次。其中:到底是中华鲟还是俄罗斯鲟的争论、如何放生和保护这两点,成为上万名网友热议的焦点。
昨日中午,漯河市一家企业的副总,拨通了大河报记者的手机。“确定是条中华鲟,这条鱼是我亲自放生到沙河里的。”该副总说,这条中华鲟确实是条野生中华鲟,是长江沿岸的渔民捕获的;平顶山市某县区的一名做生意的朋友,购得后于腊月二十七送给了家住漯河市的该副总。
“我在得知是条野生鲟后,立即告诉他这是国家保护动物严禁食用,可朋友又无法拿回去了。”该副总称,由于这条中华鲟个大体重且受伤,他得手后无法医治也不知放养常识,后来就干脆把它放生到沙河里了。“为了怕别人再捞起它,我守在沙河边几小时,直到看见它游走到水深处不见踪迹才离开。”
在看到大河报的报道和所配发的彩图后,该副总一眼就认出了就是他所放生的中华鲟。“图片上鲟的尾部明显有折伤痕迹,那是当时送来时用绳子捆绑所致。”该副总“捆绑尾部致伤”的说法,得到了漯河市动物园工作人员的证实。
保护者称 咋把它放回长江?
昨日下午,大河报记者在漯河市动物园再次见到这条中华鲟,它正在一个较宽大的水池内慢慢游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河报报道后,许多市民前来参观拍照,为防止中华鲟受伤害,动物园专门派专人时刻守候。“不敢用自来水和井水,都是将拉来的清澈河水沉淀后才放入池内的,在漯河只有河水最接近中华鲟的生存环境,并按照专家建议做了消毒。”动物园工作人员告诉大河报记者:专门咨询了海洋馆的饲养专家在池内放置了温度计,设法使水温保持中华鲟能生存的条件,并放入小鱼、小虾和泥鳅。
据介绍,目前中华鲟的伤口已愈合,但尾部仍显畸形。“救助鱼类应该是渔政管理部门的事情,我们动物园不专业,现在的救助方式也是无奈的办法,咋把它放回长江呢?”漯河市动物园呼吁专门研究、养殖中华鲟的机构,能尽快前来指导并采取长远科学的救助措施。
(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