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6|回复: 0

[郑州] “大头儿子”的妈妈来郑 揭秘漫画角色原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5 23: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433472209_628793.jpg
    说起《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很多孩子、家长都不陌生。那个有着奇思妙想的“大头儿子” 和经常陪着孩子尽情玩耍的“小头爸爸”影响了两代人的童年,这些角色是怎样塑造出来的?  6月4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作者郑春华应邀来到郑州,与读者分享阅读感悟和创作心得。
  “大头儿子”是自己的儿子吗?
  早在1990年,当时31岁的郑春华开始创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如今,“大头儿子”作品系列已经发行了三百万册,创下了幼儿文学作品发行量的高峰。她由此也得了一个雅号:“大头儿子的妈妈”。
  郑春华说,《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灵感来自于她的生活。那时候,郑春华的儿子才3岁,在照看孩子的过程中,她发觉“有时候妈妈把孩子照顾得太周到,反而限制了孩子们与大自然的接触,孩子的成长不能只有妈妈来陪伴,一定要有爸爸的陪伴,爸爸是力量的象征,他会带着孩子去探险、运动”。
  这样的反思,让郑春华产生了写一本专门讲父子亲子故事书的念头。然后,她开始记录家庭生活中有意义、有趣味的事,这些家庭琐事后来在郑春华的笔下,变成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间发生的400多个温馨生动、妙趣横生的故事。
  为啥叫“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我儿子小时候,头确实很大。”说到此,郑春华举了个例子:其他小孩子买的T恤,可以直接从头上套进去,我儿子就不行,因此,我给他买的都是带扣子的T恤。
  郑春华说,“大头儿子”在上海方言中是对孩子很聪明的一种夸奖,因此,当时写书的时候,就决定用“大头儿子”这个名字,那么,相对应的爸爸该怎么形容呢?就在她犯愁的时候,丈夫提出了建议:那就用“小头爸爸”吧!
  郑春华认为,无论时代怎么改变,孩子对爱和亲情的追求都是一样的,希望如今的小读者们再读这些故事时,能体验到她当年的幸福与快乐感;如果能唤起更多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和陪伴,则是对她创作最大的肯定。
  为什么不写写女儿和妈妈呢?
  不要急。郑春华说,由她创作的以母爱为主题的“小饼干和围裙妈妈”系列图书,将作为接力出版社的重点原创图书于今年暑期正式出版。
  “这次来郑州,我主要是和孩子们分享一些故事灵感的来源、如何把生活中的故事变成笔下的作品。”郑春华说,她将在郑州停留3天,6月5日将走进郑州的几所小学,和孩子们一起互动。另外,6月6日下午,将走进郑州购书中心,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写作的乐趣、阅读的收获,同时还要接受小朋友们的提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