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35|回复: 0

[杂谈] “我是景色,也是目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2 21: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南大学的老建筑始建于上世纪初叶。

     1912年9月,河南大学的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开学。最初的校舍,是在清代贡院的基础上改建而成。

     贡院里,密密排列的考棚在风雨中早已残破、颓圮。城墙畔,一年年堆积的沙丘如堵。大风起时,尘沙漫漫,天地昏黄。预备学校大门坐北朝南,是三间官衙式建筑。右边是传达室,左边是接待室,中间是出入通道。大门上方悬有长方形白底黑字大木牌,上书“河南省立留学欧美预备学堂”,为第一任校长林伯襄先生所书。

      第二任校长丁德合上任后,带领师生修整校园,在校园里广植花草树木。

      1918年,第三任校长李敬斋到任。他留学欧美,学习建筑工程及教育行政管理。回国后,曾参与北京协和医院的建造。就任校长时,李敬斋才29岁。在他的主持下,对河大的校区进行了整体规划。虽然他任校长只有两年多,但河大以后的建设主要据此规划图进行。

      规划图中,学校的所有建筑均统一编号,此亦援引欧美风格,以校中心马路为界,路东的建筑为双号,路西的建筑为单号。

     1 919年,六号楼落成,这是学校的第一幢楼房。因建在规划中的六号楼位置,故名之为六号楼。

    六号楼极富民初北洋建筑风格,房顶及整体设计循中国传统建筑,严谨、对称;而前廊的罗马镶嵌式立柱、落地式门窗,则具有欧陆风格。整幢楼连同地下室共四层,看上去典雅而秀挺。

      当年的学生回忆,李敬斋校长曾不无骄傲地对人说起所有的建筑材料,都经过精确的计算,待最后完工,工地上只剩下一块砖头。

      1925年,七号楼落成。

      正值军阀混战时期,尽管时事维艰,七号楼却建造得堪称经典,拱顶飞檐,中西合璧。时至今日,人们仍为它宁静典雅的风采而倾心。

      上世纪20年代末,学校的面积已增至1000多亩,有一南一北两个校区。

      1930年,学校改名为河南大学。  南校门和大礼堂建成于这一时期。这是河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纪念碑式的建筑。

      南校门是学校的正门,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牌楼样式,雕梁画栋、浑厚对称。建筑为砖木结构,共设三门,中门的宽度可通大型卡车,两边的侧门拱卫着中门。

      校门的门楣处,柳体金字题写着河大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校训出自《礼记·大学》。

     大礼堂坐落在学校的中轴线上,宫殿式的建筑风格,恢宏而凝重。

     当时主持学校建设者具有超前的眼光和胸襟,修建大礼堂时,河大共有师生500余人,而建成的大礼堂却可容纳3000余人。

      及至上世纪30年代初,河南大学的格局已基本定型……

       “我是景色,也是目光。”法国女作家波伏娃如是说。

       那些美丽典雅的老建筑,静静矗立在校园近一个世纪。它们与新校区互相呼应,是一代代河大学子激情与梦想的见证。无数青青子衿的精、气、神弥散在楼、堂、馆舍间,建筑因之有了生命。

      2006年,河南大学的老建筑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近代建筑群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共有10所大学。

       时至今日,浑朴的南大门,古雅的大礼堂,静穆的六号楼,典雅的七号楼……这一切已等同于河南大学的符号,是河南大学历史文化的象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