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河南名酒 饮酒礼仪 查看内容

祭祀日饮酒

2016-8-7 08:52 |原作者: 河南张弓老酒酒业有限公司 | 评论: 0|来自: 河南张弓老酒酒业有限公司

摘要: 古代社会,祭祀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祭祀的内容颇多,如祭天地、山川、鬼神、祭社稷、祭祖先等等。祭祀中常通过一定的仪式,将规定的酒食敬献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上古酒未出现以前,祭祀往往用水、用血。以水当 ...
古代社会,祭祀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祭祀的内容颇多,如祭天地、山川、鬼神、祭社稷、祭祖先等等。祭祀中常通过一定的仪式,将规定的酒食敬献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上古酒未出现以前,祭祀往往用水、用血。以水当酒,谓之“玄酒”。古人学会酿酒后,才用酒来祭祀。古人最初是用醇香的柜鬯酒来祭祀,后来又发展到五齐三酒等等。开始的时候,酒是专门用来敬神祭祖的,《礼记·表记》云:“粢盛柜鬯,以事上帝。”不论王家宗庙中的祭献,或是民间私家祀祖,祝祷以后必须以酒酹(1ei泪)地(手持杯盏,默念祷词,将酒先分倾三点,然后将余酒按半圆形撒于地上。古人认为用酒在地上酹三点一长钩的“心”字形,表示心献之礼。这一祭祀礼仪,后来逐渐扩大,形成了饮前必先酹酒的习惯。这一习俗至今在蒙古、苗等民族中还极为盛行),经过这番仪式后,才能由与祭的人宴飨。中国古代多有酒禁,而且礼法颇严。特别是周代,饮酒是受到严格控制的。但祭祀饮酒却是不受限制的,《酒诰》云:“祀兹酒”、“惟元酒”,意思是说惟祭祀时可以饮酒。所以古代较为盛大的宴饮场面多是在祭仪之后。

  在古人祭天、祭社、祭祖、祭灶等祭祀活动中,祭社是最为隆重热烈的。

  祭社就是祭社稷之神。古人常以皇天后土并称,皇天指天神,后土指社神,也称土地神。在社神中,以社稷为首,社代表土地神,稷代表谷神。古人崇拜土地,因为人们赖以维生的是土地和五谷。正如《白虎通义·社稷》所云:“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所以,每年春天耕种以前,人们都要祈求社稷之神的保佑。秋天收获以后,要报谢它的恩赐,于是有了祭社活动。祭社本是一种祈丰和庆丰的祭祀活动,后来娱乐成分不断增加,发展到祭祀完毕,人们原地聚饮联欢,沿袭成为一种节日习俗。“祭社”之称也被“社日”(即祭社之日)所取代。社日聚饮活动一直延续到清朝。

  社日的日期,周朝是在立春、立秋后的甲日。汉以后的各代不断变化,直到唐代才最后固定下来: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春、秋的社日。每逢社日,四乡邻里都相邀聚集在一起,各自凑上一些祭社的肉食和米酒,在田间、大树下搭起祭坛或草屋。祭仪之后,大家便欢歌畅饮,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之中。那欢快的饮酒场面,有时甚至比元旦之日还要热烈。唐代诗人王驾曾用《社日》诗(“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埘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地描写了鹅湖山(今江西省铅山县北)一带春社日中人们一家家尽欢扶醉而归的情景。宋朝诗人苏轼在《浣溪沙》中也用:“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丘元)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反映了男女老幼参加春社的热烈场面:老幼相扶而来,乌鸦也翩翩起舞,直到日落黄昏,路边还有横躺竖卧的醉翁。诗人陆游有一首《社酒》诗:

  农家耕作苦,雨旸(yang杨)每关念。
  种黍踏曲蘖,终岁勤收敛。
    社瓮虽草草,酒味亦醇酽。
  长歌南陌头,百年应不厌。

  既写出了农民终年劳作的艰辛,也写出了他们对欢度社日、畅饮社酒的向往。

  在古代,农民还通过社日的欢饮,来融洽邻里、亲友间的情感。他们或者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宴饮,或者向他们、甚至路人馈送自己酿出的美酒佳肴。他们在自己欢乐之时,不忘他人的崇高品格,与人同乐的风尚,往往在社日体现得更为明显。
来自: 河南张弓老酒酒业有限公司 ;原作者: 河南张弓老酒酒业有限公司 曲金强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