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河南健康 河南名医 查看内容

未病防病,既病防变 访传统医学诊疗中心武月萍博士

2017-6-25 16:50 | 评论: 0|来自: 河南省中医院

摘要: 武月萍:医学博士、主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及脑病方面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热爱中医事业,崇尚中医经典,提出辨气象、辨体质与辨病、辨证相结合。擅长应用证候要素辨证法综合辨治中风 ...

武月萍:医学博士、主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及脑病方面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热爱中医事业,崇尚中医经典,提出辨气象、辨体质与辨病、辨证相结合。擅长应用证候要素辨证法综合辨治中风、头痛、眩晕、不寐、颤证、郁证、痴呆、肿瘤、内科杂病及亚健康状态, 擅长中医体检,采用传统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被检者做出目前体质状态评估,尤其适用于伴有明显不适症状但用仪器检查不出问题的人群。很多疾病早期,以及某些临床症状不明显的疾病,中医体检往往是最好的选择。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访河南省中医院传统医学诊疗中心武月萍博士

  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记者:不少人对中医“治未病”一知半解,还请具体讲一下?

  武博士:治未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变。普通人对于前者都或多或少的有所认识,但对于后者了解的就不多了。其实既病防变也就是患者已经生病,医生要认识疾病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的趋势,掌握病变的内在规律,提前把疾病控制在较轻的阶段,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变化。也就相当于打仗,不能老是跟在敌人后面跑,被动挨打,应该先发制人,这样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用药如用兵,在精不在多

  记者:中医很讲究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该如何理解?

  武博士说:学中医的人,大多要学习《孙子兵法》、《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为什么学这些呢?因为这些与中医在道理上是一样的。古人云:用药如用兵,在精不在多。用之得当,旗开得胜,药到病除;用之不当,损兵折将,贻误病情。用药分为君、臣、佐、使四种不同作用的药,什么药作主药,坐镇中军;什么药当“先锋”,什么药为辅助,这都是很有讲究,不能乱来的。

  “未病”辨治:病人的感受,医生的感受

  记者:有病辨治容易理解,但没病怎么辨治呢?

  武博士:病人没病,但是病人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中医对于“未病”辨治有两个方面:

  一是病人的感受。病人头昏、胸闷等不舒服的感觉,都是中医辨证的依据。

  二是医生的感受,即医生从病人身上得到的信息。中医诊断病情,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手段。病人的气色、言谈举止,声音的清浊,这些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有关病人的信息,医生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病人的每一方面反应的都是整体的某种特点,是脏腑气血阴阳的外在反映。比如病人白睛发黄,脸色暗淡,这是肝经湿阻血瘀的表现;声音又干又尖又哑,听起来嗓音好像被一块东西堵着,这多是津亏同时痰瘀内结,阻滞气道的表现。在与病人交流的时候,医生了解到的病人的主观感受、大小便情况、睡眠、饮食等信息,切脉之前,医生顺便观察了病人的手、指甲,轻握一下病人的手,感受其手的温凉,所有这些感受到的征象,都是医生辨治的依据。

  切脉则是医生运用指端的触觉切按病人脉搏,感知脉象。脉象是病人很客观的一种征象,它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关系十分密切,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故通过诊察脉象,可以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推断疾病的趋势。

  中医是通过望、闻、问、切得到的这些真真切切、客观存在的异常情况,作为自己辨证施治的依据,绝非凭借医生的主观臆测。

  对于“已病”,中医辨证除了以上两个方面外,还要了解病人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现代医学常用的辅助检查结果,也常常可以作为中医辨证的依据。血糖、血压、血脂、影像学检查等结果,不能通过望、闻、问、切得到,但它们也是客观存在的,中医同样不能视而不见。

  中医辨证:辨寒热、虚实

  记者:中医是怎么辨证的呢?

  武博士:实际上道理很简单:就是辨寒、热、虚、实。概括起来,寒、虚属阴,热、实属阳;细分开来,又分木、火、土、金、水五行。中医辨证是一种“象”的思维,即取象比类,或称为打比方,将医生感受到的病人情况描述为比较容易理解的事物。比如:病人感觉头懵,身体沉重,这种感觉,像阴天一样,与五行中的“土”相对应,是体内湿气重的表现。

  中医预防:药物预防,非药物预防

  记者:中医预防包括哪些方面?

  武博士:从中医角度看,预防分为药物预防与非药物预防两大类。药物主要是中草药,自然界的所有存在几乎都可以作为中草药,任何自然存在的东西都有一定的偏性,中医正是利用这种偏性的纠正人体体质状态的偏颇。怎么预防,吃什么药,这要医生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辨识其体质状态,选择适宜的药物来预防易患病症。

  非药物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首先是饮食。怎么吃,吃什么东西,这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与目前所说的食疗有些类似。东西是不能乱吃乱补的,适合别人的东西未必适合自己。前几天的一个上午,在我接待的三十个病人里,有6人是恶性肿瘤,其中3个5年内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经过了解,他们吃了太多像鲍鱼、人参、冬虫夏草这样的补品,补的太多了,体内胃肠道消化不了,日积月累,在血液里形成壅滞,这就像堵车了,越堵越严重,久而久之,郁积成有形的东西,导致肿瘤复发或转移。所以饮食要结合自己的体质、年龄等方面的因素做出选择。

  第二是情志养生。养生先养心,养心就是修身养性。中医首重人体的“气”,特别强调气机要顺畅。情绪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方面。情绪要保持平和,切忌大喜大悲。大喜气缓,大悲气散,大怒气上,大惊气乱,大恐气下,这些都不利于养生。

  第三是穿衣。穿多穿少,要与气候环境变化相适应,随着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受外邪(某种太过的气候)。

  第四是劳逸起居。脑力或体力劳动太多,或者太过安逸,这都不好。睡眠要有规律,不要经常熬夜。

  中医预防的优势

  记者:中医预防的优势在哪呢?

  武博士:中医的预防与西医不太一样。西医是用化学的方法预防,比如疫苗。针对什么样的疾病,研制什么样的疫苗。中医则认为一切都在变化,疾病也是。现在研究的疫苗、药物,对于未来的这个疾病是否有效,不太好说。中医重视个性化治疗,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开出不同的药方,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有些疾病有特定的病因,比如天花、霍乱,这西医用相应的疫苗就可以将其灭绝。不是特定的病因,而是由多种复杂因素造成的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最好选择中医。中医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会根据病人的情况,抓住疾病的根源,从整体上进行辨证施治,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中医体检

  记者:西医体检的内容众所周知,中医体检呢?

  武博士:中医体检就是让病人了解到自己目前的身体情况,是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还是疾病状态。

  疾病包括中医所说是疾病与西医所说的疾病。西医所说的疾病,大家都很熟悉,就是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中医所说的疾病与西医的不太一样。

  有位病人背疼有三年的时间了,西医怎么查都查不出是什么问题,来我们这儿体检,属于中医“胸痹”,也属于疾病的范畴。

  中医体检就是告诉受查者身体是什么情况,体质怎么样,目前身体状态如何(辨的是什么证,比如痰湿瘀阻、阴虚、阳虚等),更主要的内容是为受检者制定的个体化的辨体施养方案,适宜的药粥、药茶、情志养生、饮食宜忌、起居宜忌、运动宜忌、适宜的验方或常用方、足疗方等等。
来自: 河南省中医院 ;白佚名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