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本篇内容为爱德基金会《赋能社工的十二堂课》公益项目线上课程笔记。特此整理,便于参与课程学习的伙伴们回顾学习。笔记内容未经讲师校正、确认,望周知。
致谢: 课程主持志愿者:张轶 笔记整理志愿者:段爱梅 推文编辑志愿者:吴俊
01课程摘要 本次课程由崔效辉老师主讲,主题为《社工案例写作的两种思路及应用》。课程围绕社会工作案例的定义、重要性、两种主要类型(服务案例与项目案例)、编写原则、内容结构以及伦理要求展开,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撰写高质量社会工作案例的方法与技巧,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02课程要点 一、案例核心概念:明确案例本质及社会工作案例特性 二、案例类型及价值:区分案例类型,阐述优秀案例推广价值 三、编写原则与方法:遵循真实性原则,掌握各部分写作规范 四、案例分析与实践:通过实例理解案例写作思路与反思要点 五、社工专业与资金:明晰专业性体现及服务资金多元来源
03具体内容
一、案例基础概念解析 (一)案例定义与维度 定义:对真实情境中事件的详细记录与分析,用于多领域。 关键维度:情境真实(含时间、环境等要素);具学术性(呈现矛盾与困境);结构规范(依征集主体而定)。 (二)社会工作案例特性 由社工用专业方法服务后总结,选取典型、有成效案例。 遵循社会科学应用文本逻辑(What-Why-How),即描述对象、分析原因、制定干预策略 。
二、案例类型与优秀案例价值 (一)案例类型分类 狭义:服务案例(含背景、计划等)与项目案例(需结项,含目标、方案等)。 广义:应用型案例(格式严,用于征集推广)与学术性案例(重理论,格式宽松)。 (二)优秀案例价值与特点 价值:民政部等部门征集,用于学习推广,推动专业发展。 特点:实践性(可借鉴操作)、客观性(真实记录)、针对性(对象需求明确)、批判性与及时性(反思优化,案例求新) 。
三、案例编写原则与要求 (一)编写原则 真实性:服务、描述、成效测量需真实,杜绝造假。 专业性:服务体现专业理念与方法,写作使用专业术语。 效益性:呈现服务前后对比(定性+定量)展示服务成效。 示范性:供同类服务参考,助力提升行业服务能力 。 (二)各部分写作规范 项目背景:300-500字,说明实施地、目标人群问题及前期服务情况。 目标:300-400字,具体、可测,与需求关联。 方案:800-1200字,涵盖服务内容、方法、风险应对等。 实施过程:1500-2000字,突出专业性,精炼描述服务阶段。 总结评估:400-600字,评估目标达成、资金使用及服务效果。 专业反思:300-500字,反思方法、理论、政策适用性 。
四、案例编写伦理与规范 (一)伦理要求 1、服务对象及地区匿名化 2、内容符合政策法规 3、图片匿名处理 (二)格式规范 按政府等征集主体要求(字数、行距、标题等)撰写,规范表格编辑。
五、案例分析:重病儿童小雨案例 (一)背景与需求 4岁女童,重症肌无力,家庭支持缺失,需解决户口、医疗、经济等问题。 (二)服务过程 链接资源协助检查治疗,多方联动落实户口,申办福利,引入志愿者。 (三)反思总结 关注父母吸毒家庭的儿童;呼吁完善户籍政策;重视调动监护人能动性 。
六、社工专业性与资金来源 (一)专业性体现 诊断问题根源,联动多方资源解决问题(如保障儿童受教育权)。 (二)资金来源 政府购买(弱势兜底)、社会捐助、有偿服务(盈余用于公益) 。
七、案例成效测量方法 (一)定性 服务对象评价、家人反馈、社工观察。 (二)定量 前后测数据对比、服务次数统计 。
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原作者: 郑东启 开封志愿者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