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之力,践行性别平等与社会公正——从河南社会工作云课堂出发 在河南社会工作云课堂上,郭晓利和陈欢欢老师关于“社工陪你看见自己,塑造女性自我”的分享,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对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的思考。作为拥有专业知识的志愿者,我们肩负着推动社会性别平等、践行男女平等理念的重要使命,如何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志愿服务中从这两个方向做好对志愿者或服务对象的服务,成为我们需要深入探索的课题。 一、立足社会性别视角,优化服务内容与方式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男女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并非由生理性别决定,而是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志愿者在服务中应深刻理解这一理论,审视服务内容是否存在性别刻板印象。例如在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时,不应默认男性适合技术类课程,女性只适合家政、手工等传统女性职业相关课程,而是要提供多元化的选择,鼓励女性参与新兴行业和技术领域的培训,男性也可参与育儿、养老护理等服务行业培训,打破职业性别壁垒,拓宽两性的职业发展路径。 在服务方式上,要充分考虑不同性别的需求差异。比如在为女性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时,需注意到女性可能在表达情感和面对压力时的方式与男性不同,更倾向于情感倾诉。志愿者应运用积极倾听、共情等技巧,营造安全、信任的环境,让女性服务对象能够充分表达内心感受,缓解心理压力。同时,关注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于女性来说,家庭和社区支持对其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志愿者可协助其修复和拓展支持网络,增强其应对困境的能力。 二、推动男女平等,倡导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男女平等不仅是法律赋予的权利,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志愿者可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传播男女平等理念。在社区举办主题讲座,邀请法律专家解读男女平等相关法律法规,分享职场、家庭中性别平等的真实案例,引导居民反思传统性别观念的弊端,鼓励大家摒弃“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落后思想。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短视频、漫画等形式生动的内容,广泛传播男女平等知识,扩大宣传影响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中,注重男女平等原则的落实。例如在社区建设项目中,确保男女居民都有平等参与决策的机会,倾听他们对社区发展的不同需求和建议。在关爱留守儿童项目中,避免只关注男孩的教育和成长,而忽视女孩在学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要给予同等的关怀和支持。对于遭受性别歧视或不平等对待的服务对象,志愿者要积极提供法律援助和支持,帮助他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让他们感受到公平与正义。 三、自我成长与团队建设,打造性别平等的志愿力量 志愿者自身需不断学习和提升性别平等意识,深入研究社会性别理论和男女平等相关政策法规,参加专业培训课程和研讨会,与同行交流经验,反思自身在服务中的性别观念和行为,及时纠正可能存在的偏见和不当做法。 在志愿者团队建设中,营造性别平等的团队文化。在团队管理和决策过程中,保障男女志愿者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和参与权,尊重不同性别志愿者的意见和建议。为男女志愿者提供平等的培训和发展机会,鼓励女性志愿者担任团队领导职务,发挥她们的优势和潜力,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与合作,打造一支具备性别平等意识和专业服务能力的优秀志愿者队伍。 河南社会工作云课堂为我们打开了性别平等与女性发展的知识大门,作为志愿者,我们要以社会性别和男女平等为指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服务中,用行动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包容、和谐的社会贡献力量,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平等的阳光下实现自身价值。
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原作者: 郑东启 开封志愿者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