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联合会举办社会组织网络安全意识专题培训,筑牢公益慈善网络安全屏障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一场聚焦公益慈善领域网络安全的重要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 由中国慈善联合会数字慈善工作委员会联合北京奇安信公益基金会共同开展的“社会组织网络安全意识专题培训”,为公益慈善行业网络安全建设注入新动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组织的信息化程度显著提升。 据统计,截至2025年3月底,我国登记的社会组织已达87.3万家。然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社会组织普遍面临团队规模小、资金预算不足、技术能力短缺、安全意识薄弱等挑战,导致数据泄露、黑客攻击等网络安全风险频发,严重威胁公益慈善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积极响应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中国慈善联合会数字慈善工作委员会与北京奇安信公益基金会携手,创新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模式,举办了此次专题培训。 活动吸引了300多家社会组织的400余名从业者参与,搭建了一个高效的学习交流平台。 培训内容紧密贴合公益慈善行业实际需求,奇安信集团副总工程师高学文通过真实安全事件案例分析与黑客攻击方法拆解,帮助参训人员快速掌握关键安全防护知识。 培训围绕公益行业典型网络和数据安全事件,深入剖析了新时代AI等应用带来的技术挑战,详细解读了黑客典型攻击路径和手法,并给出了日常办公与系统运维的安全优化方案。 活动期间,“社会组织网络安全能力提升计划”正式发布。该计划由北京奇安信公益基金会发起,旨在通过志愿服务形式,帮助社会组织提升网络安全能力,为构建我国公益慈善领域网络信息安全标准贡献力量。 2025年,该计划将招募20家社会组织,提供包括网络安全意识培训、风险检查和咨询、能力建设以及支持体系搭建在内的全方位免费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奇安信基金会在服务过程中严格保密资助机构的所有数据信息,未经允许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公开,确保了参训机构的信息安全。 此次培训与计划的发布,不仅是对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理念的积极响应,更为公益慈善领域网络安全建设初步搭建了“知识普及-能力提升-长效保障”的完整链路。 中国慈善联合会数字慈善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梁立华表示,未来将继续携手各方力量,推动公益慈善行业网络安全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助力更多社会组织补齐网络安全短板,降低安全风险,推动公益慈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为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筑牢网络安全屏障。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公益慈善领域在网络安全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随着“社会组织网络安全能力提升计划”的深入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公益慈善行业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为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在线组织志愿者参加学习。
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原作者: 郑东启 开封志愿者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