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善读书院】《志愿服务技能培训(初级)》04宋煜:志愿服务法规概览

2025-5-3 15:14 |原作者: 郑东启 | 评论: 0|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摘要: 笔记呈现: 目录 何为志愿服务法律法规 国外志愿服务法规体系 我国志愿服务法规情况:《志愿服务条例》、《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办法(试行)》 理解遵守志愿服务法规 法 ...


笔记呈现:

 

目录

何为志愿服务法律法规

国外志愿服务法规体系

我国志愿服务法规情况:《志愿服务条例》、《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办法(试行)》

理解遵守志愿服务法规

 

法律法规的界定与范围

法律法规定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该等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

广义法律概念:指一切规范性文件。

狭义法律概念: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

法规含义: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

 

我国志愿服务法规的架构体系

国家层面法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为基础,国务院制定的《志愿服务条例》等构成国家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包括民政部、商务部、司法部等各部门制定的相关办法和暂行规定。

地方性法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省会城市等也制定了相应的条例、规定和决定。

立法进展:志愿服务法已纳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标志着志愿服务领域的法制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我国志愿服务的基础性法规和文件

《志愿服务条例》发布:2017年由国务院发布,121日起施行,为志愿服务事业提供法律依据。

《条例》内容:明确志愿服务定义、原则,规定志愿者、组织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活动开展、促进措施和法律责任。

《两办关于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意见》:20244月发提出健全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体系。明确了总体要目标和具体措施。

《意见》实施要点:强化党建引领,完善组织登记管理,推进国家立法,鼓励地方加强和完善相关立法。

 

志院

 

《志愿服务条例》核心条款解析

定义与要素:志愿服务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强调"自愿""无偿""公益"。如关爱孤寡老人活动属志愿服务,有偿家教则不是。

原则:遵循自愿、无偿、平等、诚信、合法原则。志愿者自主参与,与服务对象平等,提供真实信息,活动需合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中国境内所有志愿服务活动,包括社区服务、环保、救灾等,涵盖大小公益活动。

志愿者权利与义务:志愿者享有培训、防护等权利,可拒绝超出约定的服务。同时,需遵守法规,履行承诺,保护服务对象隐私。

志愿服务组织权利:组织有权招募志愿者,开展活动,管理资金物资。可根据需求招募专业技能志愿者,进行培训。

志愿服务组织义务:条例确保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权益,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

法规保障:组织需记录志愿服务信息,出具证明,尊重志愿者,提供必要条件。如疫情防控时提供防护物资。

 

《志愿服务条例》核心条款解析--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规范与要求

活动策划与风险评估:志愿服务活动需制定详细计划,包括项目、内容、时间等,对可能危险的活动进行培训和风险评估,并购买保险。

依法登记手续备案:法律规定的志愿服务活动需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如户外登山救援活动需专业培训、购买保险和备案。

信息公开:志愿服务公告需及时、准确公开,包括项目需要公布信息和活动开展情况等。

沟通与调整:与志愿者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告知活动进展和变化,如因天气原因调整活动时间需及时通知。

 

《志愿服务条例》核心条款解析--促进措施与法律责任条款解读

专项资金与优惠:地方政府设专项资金支持优秀项目,对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提供升学、就业等优惠。

促进措施:政府支付,政府通过政策、资金、奖志愿服务发展,可购买服务齿管理,并公开相关信息。

违规处理与民事责任:对违规行为,民政部门将警告、责令改正或停止活动;志愿者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损害的,需承担民事责任。

法律责任概述:明确志愿服务中各方违规的法律责任,包括组织泄露志愿者信息、侵害权益,以及志愿者侵害受助人权益等情况。

 

中央文件

文件重要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是首份系统部署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中央文件,体现党中央高度重视。

宣传工作:全面、深入、系统宣传《意见》精神,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志愿服务的氛围。

重点任务:以规范化、组织化、专业化、常态化为重点,推进志愿服务法治建设、工作协调、志愿者队伍建设、重点领域深化及激励保障完善。

志愿服务发展:通过实施五项工作任务,促进志愿服务提质增效、实现深入发展。一是推进志愿服务法治建设;二是健全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三是建好用好志愿者队伍;四是支持重点领域志愿服务做深做实;五是完善志愿服务激励保障。

 

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

1动员体系

2供给体系

3队伍组织

4阵地体系

5文化体系

6保障体系

国际交流

总体要求:明确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路径。

组织领导

 

部门规章--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办法(试行)(2002)

规章背景:依据《志愿服务条例》授权性规定,解决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中的不规范问题,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共27条。

记录主体:志愿服务组织、慈善组织等三类主体负责开展志愿服务记录工作。

记录内容:包括志愿者基本信息、参与活动情况、相关培训与评价等,遵循真实、准确、完整、无偿、及时原则。

证明出具方式:志愿者可通过组织联系或自行在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打印志愿服务记录证明。

 

理解和遵守志愿服务法规--强化培训教育

分层分类培训:根据志愿者经验和背景进行针对性培训,包括新志愿者的基础法规普及和有经验志愿者的进阶培训

多样化培训形式:结合线上线下方式,如集中讲、线上课程等,提高学习灵活性和互动性。

培训效果评估:通过考核和反馈机制,确保志愿者对法规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理解和遵守志愿服务法规--优化宣传推广

创新宣传内容:将《志愿服务条例》的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案例,制作宣传手册、海报、漫画等资料。例如,绘制漫画讲述志愿者在服务中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故事,让法规内容更易理解和接受。

拓展宣传渠道: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除了传统的社区公告栏、宣传单页发放外,还可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微信、微博、抖音等)、志愿服务组织官网和公众号等进行广泛传播。定期发布法规解读文章、典型案例分析,提高志愿者对法规的关注度。

 

理解和遵守志愿服务法规--完善监督管理

建立监督机制:志愿服务组织内部设立监督小组,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活动符合《志愿服务条例》的规定。同时,鼓励社会公众、服务对象对志愿服务进行监督,设立举报渠道,对违规行为及时处理并公开通报。

定期检查与反馈:定期对志愿者服务情况进行检查,查看志愿者是否遵守法规要求,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志愿者沟通反馈,帮助其整改。建立志愿者服务档案,记录其遵守法规的情况,作为后续评优和推荐的重要依据。

 

理解和遵守志愿服务法规--强化激励引导

表彰奖励激励:对严格遵守《条例》且表现优秀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进行表彰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物质奖励、提供优先参与优质志愿服务项目的机会等。通过树立榜样,激励更多志愿者自觉遵守法规。

权益保障激励:切实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如及时为志愿者购买保险、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装备、落实志愿服务记录证明等。让志愿者感受到遵守法规能更好地保障自身权益,从而提高其遵守法规的积极性。

 


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原作者: 郑东启 开封志愿者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