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曾胜泉《突发事件舆情应对指南》中关于舆情应对原则的阐述,并结合志愿服务工作的特性,志愿服务在应对突发事件舆情时应树立以下原则: 1. 及时准确原则 核心要义: 抢占信息发布先机,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掌握舆论主导权。 志愿服务实践: 快速响应: 志愿服务组织应建立应急沟通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迅速启动,第一时间收集、核实并上报相关信息。 核实信息: 对传播的信息进行严格甄别和交叉验证,绝不传播未经证实、模棱两可或来源不明的消息,确保发布的每一条信息都准确无误。 澄清谬误: 一旦发现涉及志愿服务工作的谣言或误解,应迅速、有力地发布权威信息予以澄清和纠正。 2. 公开透明原则 核心要义: 最大限度公开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消除猜疑空间,赢得社会信任。 志愿服务实践: 主动告知: 在不涉及隐私和保密规定的前提下,主动、如实地向社会公众说明突发事件中志愿服务的开展情况、资源调配、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等。 开放沟通: 畅通与社会公众、媒体、其他社会力量的沟通渠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不回避问题和失误。 过程可见: 通过适当方式(如官方平台、媒体发布)展现志愿服务工作的流程、标准和成效,增强工作的能见度和公信力。 3. 规范有序原则 核心要义: 遵循法律法规和工作规程,确保舆情应对和志愿服务行为本身在法治和秩序的框架内进行。 志愿服务实践: 依法依规: 所有志愿服务活动和信息发布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以及志愿服务组织的内部规章制度。 统一口径: 建立信息发布审核机制,指定权威发言人或渠道,确保对外信息的一致性,避免多头发声、说法不一造成混乱。 有序参与: 引导志愿者在突发事件应对中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理性、专业地开展服务,避免盲目和无序的行动干扰整体救援或应对工作。 4. 科学适度原则 核心要义: 尊重传播规律,把握信息发布的时、度、效,根据事件性质和影响范围采取恰当措施,避免反应过度或不足。 志愿服务实践: 精准研判: 对突发事件的舆情态势、公众情绪、媒体关注焦点进行科学分析和研判,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沟通策略。 分层发布: 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选择适当的发布范围、渠道和方式,避免信息轰炸或该报不报。 理性引导: 发布信息时注重人文关怀,用语科学、客观、平和,致力于疏导公众情绪,凝聚社会共识,避免煽情或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志愿服务力量的宣传应实事求是,聚焦于解决问题,避免过度突出个人或组织。 总结而言, 志愿服务组织在应对突发事件舆情时,应秉持 “及时准确” 的速度与真实性要求,坚持
“公开透明” 的开放态度,遵循 “规范有序” 的法治化路径,并采取 “科学适度” 的策略方法。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志愿服务有效参与舆情引导、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自身公信力的行动框架和基本遵循。
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原作者: 郑东启 开封志愿者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