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千策悦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之五个惯常做法

2025-8-17 06:26 |原作者: 郑东启 | 评论: 0|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摘要: 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者,如何用好《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之五个惯常做法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提出的五个惯常做法,对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者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结合志愿服务组织“成员自愿参与、资源依赖 ...


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者,如何用好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之五个惯常做法

 

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提出的五个惯常做法,对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者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结合志愿服务组织“成员自愿参与、资源依赖外部、目标偏向志愿服务”的特点,可这样运用:

 

1. 记录并分析时间的使用情况

志愿服务组织管理者常面临“多头事务分散精力”的问题(如对接捐赠方、协调志愿者、处理行政事务等)。需定期记录时间分配,识别低效环节(如重复的沟通会议、非核心的琐碎事务)。

例:将时间向“志愿者赋能”“核心项目推进”倾斜,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或过度行政化的流程。

 

2. 重视对外贡献,而非仅关注内部事务

志愿服务组织的价值在于解决社会问题(如帮扶弱势群体、环保宣传等),管理者需跳出“只关注团队内部和谐”的局限,聚焦“服务对象是否真正受益”“项目是否产生实际社会价值”。

 例:定期调研服务对象需求,而非仅凭经验设计活动;主动对接企业、社区等外部资源,扩大项目影响力。

 

3. 善于发挥人的长处,而非纠结于短板

志愿者来自不同背景,能力和时间各异。管理者需了解每位志愿者的优势(如有人擅长策划、有人擅长执行、有人有特定专业技能),合理分配任务,避免因“要求完美”打击积极性。

例:让擅长沟通的志愿者负责外联,让细心的志愿者负责物资管理,包容“非原则性短板”(如偶尔请假)。

 

4. 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领域,设定优先次序

志愿服务组织资源有限,难以同时推进多个项目。管理者需明确“哪些项目是核心使命所在”,聚焦关键目标,避免“贪多求全”导致资源分散。

原则:先做“必须做且有成效”的事(如年度重点帮扶计划),暂缓“可做可不做”的事(如非必要的纪念活动)。

 

5. 做出有效的决策,注重决策的合理性而非速度

志愿服务涉及多方利益(志愿者、服务对象、捐赠方等),决策需兼顾公平与实效。管理者应基于事实分析,而非凭直觉判断,同时鼓励团队参与讨论(尤其听取一线志愿者的反馈)。

例:调整服务流程时,先收集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再制定方案,避免因“拍脑袋决策”导致执行困难。

 

通过以上做法,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者能更高效地整合资源、凝聚团队,让公益项目真正落地见效,同时保持组织的活力与凝聚力。


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原作者: 郑东启 开封志愿者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