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善读书院】《志愿服务技能培训(初级)》09张静:志愿者心理调适

2025-5-2 07:49 |原作者: 郑东启 | 评论: 0|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摘要: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组织志愿者通过线上课程聆听了惠泽人张静老师关于"志愿者心理调适"的分享,这场充满人文关怀的讲座,为所有在志愿服务中奔忙的身影点亮了一盏心灵明灯。 志愿者的"心"挑战:光荣背后的真实 ...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组织志愿者通过线上课程聆听了惠泽人张静老师关于"志愿者心理调适"的分享,这场充满人文关怀的讲座,为所有在志愿服务中奔忙的身影点亮了一盏心灵明灯。

 

志愿者的""挑战:光荣背后的真实压力

志愿服务不仅是体力与时间的付出,更是一场心灵的马拉松。张老师指出,志愿者在服务中常面临多重心理考验:高强度工作导致的身心疲惫、对服务对象需求的焦虑、人际关系摩擦引发的倦怠,甚至因社会过高期待而忽视自身情感需求。这些困境如同无形的重担,让"奉献者"也需直面平凡人的脆弱——我们既要展现昂扬的精神风貌,也需要被看见、被理解作为普通人的情感缺口。

 

探寻""根源:读懂压力背后的四个"为什么"

为何温暖的志愿行动会带来心理负担?张老师深入剖析四大成因:

认知盲区:对服务对象需求缺乏深入了解,导致服务与期待错位;

技能断层:专业能力不足引发的自我怀疑;

动机模糊:未明晰志愿服务的初心,易在琐碎中迷失热情;

心理准备不足:对困难预估不够,陷入"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这些分析让我们意识到,心理调适不仅是情绪管理,更是从认知到行动的系统升级。

 

激活""能量:调适有法,守护热爱

针对志愿者的心理痛点,课程给出了"组织关怀+个人调节"的双重处方:

组织的温暖支撑

积极赋义:用"每一次服务都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视角重塑价值感;

持续沟通:建立心理树洞机制,让志愿者随时倾诉压力;

心灵培育:通过团建活动、正念练习等提升心理韧性。

 

个人的主动调适

情绪管理三法则:用腹式呼吸缓解焦虑,通过兴趣爱好转移压力(如竹笛演奏、茶饮时光),用"三分钟温暖记录法"捕捉生活中的小确幸——无论是同伴的一个微笑,还是群众的一句感谢,都能汇聚成心灵的能量池;

生活平衡术:用早起仪式感开启高效一天,用影视纪录片汲取奋进力量,在志愿热情与日常节奏中找到动态平衡点;

构建支持系统:在团队中寻找"有趣的灵魂",让志同道合的伙伴成为彼此的心灵后援团。

 

看见""光芒:在奉献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张老师的分享让我们深刻理解:志愿服务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爱与成长的双向流动。当我们学会用科学方法守护心灵,既能以更饱满的状态服务社会,也能在付出中收获自我效能的提升——那些被记录的温暖瞬间,终将成为岁月里闪光的记忆;那些在挑战中培养的心理韧性,也将反哺我们的日常人生。

正如课程结语所言:"贡献志愿力量,创造美好生活。"这份美好,始于对他人的关怀,也始于对自我的温柔守护。愿每一位志愿者都能在爱与被爱中,成为照亮世界的星,也成为自己心灵的守护者。
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原作者: 郑东启 开封志愿者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