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收看有王亚会和王银果老师分享的《当现实“打脸”时:社工的价值的“防杠”指南与“真香“定律》,有专业知识的志愿者通过学习提升志愿服务能力的实用内容,建立“以价值观为根基、以伦理为准则、以方法为工具”的服务逻辑,避免志愿服务中的风险与困境。 一、建立“价值观为根基”的服务认知,筑牢能力底线
志愿者明确“价值观不是口号,而是专业服务的‘防弹衣’”,掌握其4大实用作用,从“凭热情服务”转向“凭专业原则服务”,提升风险规避与公信力建设能力: 化解伦理困境:面对“案主自决”与“生命保护”的冲突(如拒绝治疗的老人)时,不再凭主观判断决策,而是以价值观为依据权衡,避免陷入“帮也错、不帮也错”的困境; 规范自身行为:以价值观为标尺约束服务动作,例如不泄露服务对象隐私、不批判服务对象选择,进而树立个人在服务中的公信力; 维护服务公平:在资源分配、服务覆盖中主动对抗“歧视性选择”,例如不优先服务熟人、不忽视弱势群体需求,确保服务的公平性。 二、掌握“伦理守则清单”,明确能力践行标准 志愿者将我国社会工作7大价值观(以人为本、接纳尊重、个别化非批判等)转化为志愿服务的“行动准则”,让专业服务有明确的“操作依据”,避免服务方向偏差:
服务设计更精准:以“以人为本,回应需要”为核心,不再按自身专业惯性设计服务,而是先调研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如老人需要的是“陪伴聊天”而非“单向健康讲座”); 服务态度更专业:践行“接纳和尊重”“非批判”原则,面对服务对象的特殊情况(如困境家庭的教育方式)时,不指责、不评判,而是以包容态度提供支持; 服务方式更适配:遵循“个别化”原则,针对不同服务对象调整服务方式,例如对听力障碍的服务对象,搭配文字或手语辅助沟通,而非统一用口头讲解。 三、学会“伦理困境决策”,提升复杂问题处理能力 志愿者通过经典案例解剖,掌握“伦理原则优先次序”这一核心工具,在面对无标准答案的复杂服务场景时,能快速找到决策方向,提升问题解决效率: 明确决策优先级:牢记“保护生命原则”为首要,例如服务对象有自杀倾向时,优先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其生命,而非死守“隐私保密原则”或“自由自主原则”; 覆盖多场景决策:面对不同主体(服务对象、同事、机构、社会)的伦理冲突时,能以“优先次序”为标尺判断,例如当机构资源有限与服务对象急需帮助冲突时,优先保障“最小伤害原则”,为服务对象链接外部资源补充。 四、运用“困境应对四步法”,形成能力闭环 志愿者掌握“实战工具箱”中的四步流程,将“应对伦理困境”从“凭经验”变成“标准化动作”,提升服务的规范性与反思性: 1.精准定位问题:遇到服务阻碍时,先判断困境本质(是价值观冲突、资源限制还是文化差异),例如服务对象不配合,先区分是“不认同服务理念(价值观冲突)”还是“没时间参与(资源限制)”,再针对性解决; 2.快速匹配原则:对照“伦理优先级”(如生命权>自决权)快速定决策方向,无需陷入长时间纠结; 3.主动寻求支持:遇到超出个人能力的困境时,知道向督导、服务机构求助,而非独自硬扛,降低服务失误风险; 4.持续优化服务:行动后通过“是否增能了案主”反思服务效果,例如帮助家庭解决矛盾后,复盘“是否让家庭成员学会了自主沟通,而非依赖志愿者”,不断优化后续服务。 课后思考:1、我们最初是如何理解志愿服务价值观的,特别是您所在机构的?第一次对志愿服务价值观有触动是什么时候?现在是怎么认识的? 2、假如你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遇到过什么情况?你是怎样解决的?之后的反思是什么?
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原作者: 郑东启 开封志愿者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