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只治病,更要‘治心’”:河南省社会工作云课堂分享医务社工的现实介入与温暖
在日前举办的河南省社会工作云课堂上,刘雅敏、郭丁业和宋一鸣三位老师通过主题为“不只治病,更要‘治心’”的强基课程,共同探讨了医务社会工作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重要性与实践价值,吸引了众多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的关注。
刘雅敏老师在课程中重点介绍了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及其与政府政策的关系。她表示,医务社会工作是通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帮助患者及其家庭解决与疾病相关的社会及心理问题。医务社工不仅关注患者的生理健康,更致力于通过整合社区资源,促进医疗与社会福利的全面协调,推动公共健康的维护,增强患者的社会功能。
刘老师指出,新时代的医务社会工作使命在于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人文关怀和支持,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整合各类资源与服务,推动医学人文建设。她强调,医务社工应基于基层健康治理的要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志愿者及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作用,以助力基层治理的有效实施。
随后,郭丁业老师分享了国内义务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尤其是河南省医务社会工作的模式和发展情况。他结合本院的具体案例,详细阐述了医务社会工作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效和经验,为在场的学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宋一鸣老师则聚焦于其医院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情况,结合真实案例,展示了医务社工在患者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中的重要作用。他强调,医务社工不仅是患者疾病康复的支持者,更是其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守护者。
最后,刘雅敏老师对本次课程进行了总结,重申了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她呼吁更多的社会工作者参与到医务社工的实践中来,共同推动医疗与社会服务的融合,为患者和社会提供更为全面的人文关怀与支持。
此次云课堂的成功举办,不仅增强了参与者对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解,也推动了河南省医务社会工作进一步的发展,为未来医疗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原作者: 郑东启 开封志愿者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