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千策悦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之决策过程的要素(P.147-169)

2025-11-24 16:08 |原作者: 郑东启 | 评论: 0|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摘要: 金句:志愿服务机构的管理者如何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做到有效决策1、认清这是一个共性问题且只有通过建立规则和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2、定义解决方案满足参数,即“边界条件”3、先想清楚什么是“正确的”,也就是完全确 ...



金句:

志愿服务机构的管理者如何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做到有效决策

 

1、认清这是一个共性问题且只有通过建立规则和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

2、定义解决方案满足参数,即“边界条件”

3、先想清楚什么是“正确的”,也就是完全确定满足各项参数的解决方案,再去思考让人接受决策需要做出哪些妥协、调整和让步

4、把落实决策所需要采取的行动融进决策

5、建立“反馈机制”,用事情的实际发展情况检验决策的有效期和有效性

 

 

有效决策者总是努力尽可能高的概念层面上寻找解决方案

 

有效管理着做的决策不会很多

 

需要频繁做决策的管理者,其实既懒惰,又无效

 

决策要想有效,就必须满足他的边界条件,必须足以达到目的

 

不要担心我们是不是喜欢,最重要的是,不要去想为了让你的建议得到采纳,需要做出那些妥协,需要做出哪些妥协

 

除非你先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他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妥协

 

决策者是人,是人就难免犯错误;认识你再努力,也不会永远正确。哪怕是最好的决策,出错的可能性也很高,哪怕是最有效的决策,也终有过时之日

 

亲历现场调查是唯一的反馈机制

 

走出去亲自做调查,可能是对决策所依据的假设加以检验的最好地方法,甚至是唯一方法。

 

 

心得:

志愿服务机构的管理者通过本章节学习做到有效决策,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树立正确决策观念

重视规则与原则决策:认识到志愿服务机构面临的决策问题往往是共性问题,仅靠临时起意或经验主义难以有效解决。要明白只有建立规则和原则的决策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应对各种复杂情况,为决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奠定基础。例如,在志愿者招募环节,制定明确的招募标准、流程和培训原则,确保每次招募都能按照统一规范进行,提高招募质量和效率。

追求高概念层面解决方案:努力在尽可能高的概念层面上寻找解决方案,避免局限于具体琐碎的事务。高概念层面的决策更具前瞻性和全局性,能够为志愿服务机构的长远发展指明方向。比如,在规划志愿服务项目时,从社会需求、机构使命和战略目标等高层次角度出发,确定项目的方向和重点,而不是仅仅关注项目的具体执行细节。

接受决策的有限性:明确决策者是人,难免会犯错误,即使是最努力做出的决策,也可能出错或有过时的时候。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决策的失误,将其视为学习和改进的机会。例如,当某个志愿服务项目的效果未达预期时,不要一味指责或逃避,而是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决策提供参考。

明确决策步骤

定义边界条件:在决策前,仔细分析决策所面临的各种限制因素和要求,明确边界条件。这些边界条件包括资源限制(如资金、人力、物资等)、时间限制、法律法规要求、社会期望等。只有充分了解这些边界条件,才能确保决策能够满足实际需求,达到预期目的。例如,在开展一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时,要考虑活动的时间安排是否与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冲突,活动所需的物资是否能够及时筹集等。

确定正确方案:在满足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先专注于寻找完全符合各项参数的正确解决方案,而不急于考虑如何让他人接受决策。这个阶段要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以客观、理性的态度评估不同方案的优劣。例如,在制定志愿者激励机制时,要从提高志愿者积极性、促进志愿服务质量提升等核心目标出发,综合考虑物质奖励、精神激励、职业发展等多种因素,确定最合适的激励方案。

考虑妥协调整:在确定了正确的解决方案后,再思考为了让决策能够顺利实施,需要做出哪些妥协、调整和让步。但这种妥协是有原则的,必须确保不违背决策的核心目标和边界条件。同时,要向相关人员明确说明什么是正确的决策,让他们理解妥协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例如,在与合作伙伴协商志愿服务项目合作细节时,如果对方提出一些合理但与原方案有一定冲突的要求,可以在不损害项目核心目标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妥协。

融入行动计划:把落实决策所需要采取的具体行动融入到决策中,使决策不仅是一个理论方案,更是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行动指南。明确各项行动的责任人、时间节点和具体要求,确保决策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例如,在决定开展一项新的志愿服务项目后,要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包括志愿者招募、培训、活动安排、物资采购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行动步骤和时间表。

建立反馈机制

重视亲历现场调查:认识到亲历现场调查是检验决策有效性的唯一可靠反馈机制。走出办公室,亲自到志愿服务现场了解实际情况,观察决策的执行效果,与志愿者、服务对象和相关利益者进行沟通交流,获取第一手信息。例如,定期到志愿服务活动现场观察志愿者的服务表现、服务对象的需求满足情况,与志愿者和服务对象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对决策的看法和建议。

检验决策假设:通过现场调查,对决策所依据的假设进行检验。决策往往是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制定的,如果这些假设与实际情况不符,决策就可能失效。因此,要及时发现并纠正决策中的错误假设,调整决策方案。例如,在制定志愿服务项目预算时,假设某项物资的价格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但通过现场调查发现该物资价格已经上涨,就需要及时调整预算方案。

持续改进决策:根据反馈机制获取的信息,对决策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决策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情况的调整,决策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例如,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实际执行效果和反馈意见,对项目的目标、内容、方式等进行调整和完善,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控制决策频率

避免频繁决策:认识到需要频繁做决策的管理者,往往既懒惰又无效。频繁决策可能意味着管理者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没有建立有效的决策规则和流程,导致决策质量不高。因此,要减少不必要的决策,集中精力处理重要、关键的决策问题。例如,对于一些常规性的志愿服务工作,可以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规范,减少重复决策的次数。

聚焦关键决策:将主要精力放在那些对志愿服务机构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决策上,如战略规划、项目选择、资源配置等。对这些决策进行深入研究和充分论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例如,在决定是否开展一项新的志愿服务领域时,要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需求分析和风险评估,权衡利弊后再做出决策。

 

 

 

 

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原作者: 郑东启 开封志愿者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